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音乐学院850艺术学基础(音乐)[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时装新戏

【答案】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新编的一种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因穿着时装得名。如京剧的《孽海波澜》、《邓霞姑》、《潘烈十投海》,河北梆子的《惠兴女士》,川剧的《武汉光复》等。时装新戏又有洋装新戏、清装戏、时事新戏之分。

2. 起承转合

【答案】起承转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四句体段落结构方式。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四个乐句的落音按一定的调式功能逻辑进行。1, 3两句结束在不稳定的音级上,2, 4两句结束在稳定的音级上。第1句常结束在主音的上方五度音上,第3句常结束在主音的上方二度音或四度音上。

第二,第3乐句在音调、结构、旋律线、节奏等方面,与前后乐句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 第三,第2, 4两个乐句结束在相同音高的主音上。此外,二者之间或是重复(包括变化重复)的关系,或是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音调。民歌《孟姜女》就是“起承转合”结构的典型。

3. 新派武侠片

【答案】60年代下半期、70年代是武侠电影主宰整个香港影坛的时代,也是香港电影全面转型走向国际化、走向品牌和明星化的时代。这个时期,武侠电影的发展此起彼伏,其中一个阶段就是新派武侠片。其中李翰祥导演的《儿女英雄传》、岳枫导演的《燕子盗》、张彻拍摄的《虎俠歼仇》等电影被公认为新派武侠电影的揭幕之作。而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导演的《独臂刀》和胡金锉导演的《大醉侠》两部武侠电影,带动整体香港武侠电影的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

4. 第四堵墙

【答案】“第四堵墙”是指写实主义舞台剧的观演之间的一道透明的墙,1903年法国的安托万在《布景漫谈》中提出这种戏剧观念,它是适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产生的,到19世界末,借助“第四堵墙”的原理以及照明技术的支持,演出时,观众厅的黑暗和舞台上的明亮形成了强烈对比,演员处于明处,他们看不到暗处的观众,而观众处于暗处,他们看得见明处的演员,这样就仿佛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即第四堵墙。

5. 电视时间

【答案】电视时间是指作用于观众感受的屏幕时间形态,一种假定的、艺术的时间形态,是

现实时间、屏幕时间、心理时间三方面结合的复合形态。屏幕时间打破了现实时间的连续性,在镜头的时空跳跃中给观众造成幻觉——即观众感受的主观时间、心理时间。

在单个镜头中,时间是客观的,前后镜头的组接才能表现真正的意义,从而产生不同的时间含义。在屏幕上通过镜头的蒙太奇剪接,现实时间可以被缩短和省略,又可以通过镜头的重复、放慢、停滞将现实时间延伸,屏幕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主观的回忆、想象等等,都可以通过镜头蒙太奇进行倒叙、交错,从而产生艺术的意义。

6. 构图

【答案】构图一词原为绘画的概念,指画家对画面中各部分进行组织和安排,以求达到理想画面效果。电影中的构图问题更复杂一些,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按照画框内外空间的呼应关系,构图分为有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7. 旁白

【答案】旁白是电影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众思考。旁白也是画外音的一种。从功能上看,旁白和独白有所区别:独白主要是在披露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理,伴随着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旁白则往往以时过境迁或超然事外的姿态来讲述,造成很强的间离效果。

8. 梆子腔

【答案】明末清初的戏曲声腔。明末清初形成于山陕交界的黄河两岸,有“山陕梆子”之称。清初,梆子腔被称为“乱弹”、“西调”等。乾隆年间,梆子腔名旦魏长生进京轰动剧坛,梆子腔流行全国,发展出各地特色不同的“梆子”,形成庞大的声腔体系。梆了腔的共同特点是以梆击节,有胡琴伴奏。

二、简答题

9. 请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要主张。

【答案】(1)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内涵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法国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它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即作者电影和作家电影。代表作有亚兰雷内《广岛之恋》和尚卢高达《断了气》。

(2)“新浪潮”电影的主要主张

①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

②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

③启用非职业演员。

④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

⑤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⑥影片在表现方法上,广泛使用能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等,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

⑦采用一些以人物为对象的使用轻便摄像机完成的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10.简述黄自的音乐作品和特点。

【答案】(1)个人简介

黄自,1924年赴美深造,1929年他的音乐会序曲《怀旧》获得音乐学十学位,后被聘为国立音专教授,他在国立音专教授和声学、配器法、音乐史等理论课,为国立音专的作曲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了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等一批高水平作曲家。编写《和声学》与《音乐史》。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2)他序曲《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艺术歌曲影响较大,常根据古诗词创作,如《花非花》《点绛唇》等,有的是为音乐会创作的独唱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等。他的合唱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还有一首清唱剧《长恨歌》。

(3)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鲜明生动,技法运用细致周密,歌词与曲调、演唱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并对民族音乐风格与多声结合进行探索,对他的学生和专业音乐产生很大影响。

11.简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答案】明清江南园林是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中国的园林艺术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主张释放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整个世界的独特地位。

(1)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十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J 隋”,“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①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