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628历史学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英烟台条约》

【答案】《中英烟台条约》是1876年为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中英代表李鸿章和威妥玛在烟台签订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英国赔偿款银20万两;②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③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④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2. 李秀成自述

【答案】《李秀成自述》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一篇自述,全文约五万余字,今仅存有33300多字,比真迹少10000余字。《自述》中叙述了太平天国起义始末,总结出“天朝十误”和“防鬼反为先”的经验教训。同时由于他对曾国藩抱有幻想,还提出所谓“招降十要”。曾国藩对《自述》有删改。原稿现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3.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4. 商会组织

【答案】商会组织是清末在旧式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辛亥革命前,商会在中国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势力,北京政府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建立了常设机构,1914年3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府期间,该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进行商务活动,而且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5. 抗战建国纲领

【答案】抗战建国纲领是指1938年3月29日~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系统阐述了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精神,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奋斗,否认及取消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以武力造成之一切伪政治组织及其对内对外之行动。

军事上,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训练全国壮丁,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后发动游击战等。政治上,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加强地方机关建设,改善各级政治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严惩贪官污吏等。经济上,强调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实行计划经济,扩大战时生产。指导民众运动进行抗战动员,保护人民自由权利,改善战时教育等。

6. “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是指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而组成的以皇族为中心【答案】

的内阁。1911年5月,清廷发布内阁官制和任命总理、协理大臣以及各部大臣的上谕,宣布撤裁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大臣中,皇族不仅充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居于领导和多数地位。因此一第一届责任内阁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出台,表明立宪运动完全失败,并引起了立宪派内部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

7. 鸦片贸易

1773年,【答案】鸦片贸易即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攫取高额利润而对中国经营毒品的一种贸易。

英印殖民政府决定大量种植鸦片,并确立了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将制造和专卖权授给东印度公司。鸦片输入量的激増,改变了中、英之间的贸易状态,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而且这种差额越来越大。鸦片贸易使白银大量外流,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鸦片泛滥给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危机。

8. 公车上书

【答案】公车上书是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举行的上书请愿。1895年4月,在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听闻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于是起草了《万言书》

,提出拒签和约、迀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富国、养民、(即《上清帝第二书》)

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讨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发动举人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9. 癸卯学制

【答案】癸卯学制指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不仅制定了从蒙养院、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直至通儒院的普通教育体制,还制定了初级师范学堂到优级师范学堂的师范教育体系,以及从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到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的实业教育体系。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堂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癸卯学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10.江北大营

【答案】江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1853年4月太平军攻克扬州,钦差大匪琦善等即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围攻扬州,太平军撤离扬州。1854年9月托明阿继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1856年春,太平天国派秦日纲进援镇江,大破清军. 击溃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任钦差大臣,攻陷扬州、浦口等地,重建大营。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浦口,再度摧垮江北大营,克复江浦、扬州。1859年,清政府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和春节制。

二、论述题

11.试述1946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答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的由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社会贤达四方面代表参加的协商国是的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会议就政府组织问题、军事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和国民大会问题等达成协议。政协会议期间,国共两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但会议协议很快被国民党破坏,未能实施。

(1)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所以能够召开,直接原因是这次大会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的协议,深层次原因则是与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的。

①国际形势: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巩固并扩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老的世界殖民体系日益瓦解,和平、民主、民族解放成为世界的主潮流。

b.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德、意、日被打倒,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它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在世界建立统治地位。为控制中国,美国积极支持中国在蒋介石主持下建立统一政权,极力推动政协会议召开。

②国内形势:

a. 主要矛盾转变: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但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反对战争,并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

b. 蒋介石虽然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但因为国际、国内都反对内战,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所以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邀请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意义

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