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心理学导论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印象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其特征为: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难以改变,即使遇到相反的事实出现,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并以之去否定或“修改”事实。②一般含有真实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和应付环境,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执简驭繁之效。③会导致人们认识僵化,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经验,常会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
二、简答题
2. 沟通技能的改变怎样才能与人际关系的改善联系到一起?
【答案】一个人与他人沟通、关系的状况,是人在生活中涉及品质的主要方面。生活的丰富,事业的成功,与别人稳定情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离不开沟通。沟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技能的改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其中沟通技能包括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使用身体语言。
(1)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使沟通状况得以改善的最有效的步骤和途径是:
首先,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来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这种自我评价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
第二步,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 第三步,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状况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方式。
其次,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准确是沟通成功的前提。首先需要提高自己准确表述事物的能力。在沟通的准确性方面,沟通者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被理解。
再次,保持对别人的各种反馈信息足够的敏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信息和符号选择,也是提高沟通准确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及时接收和准确理解反馈,是准确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2)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正确使用身体语言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自我检查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整体的身体语言状况;第二个步骤是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自我体验,并进行自我检验以及必要的修正;第三个步骤是在实际沟通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即考察别人理解与自我定义的一致性。
3. 罪犯在审讯过程中有哪些心理活动,审讯者应该如何审讯?
【答案】(1)审讯情境下的受审者心理反应
在审讯环境下,受审讯者会出现与其他情境下不同的社会心理反应。
①处罚恐惧与心理盔甲
几乎所有犯罪者都担心受到处罚,这是他们在审讯情境中的注意中心。他们此时的行为都与避免处罚、消除恐惧有关。如果认为回答提问会露出破绽,就在心理中装上一具盔甲,对所有提问都一概阻拦和抵抗。
②防御计划
几乎每个受审者都制定掩盖犯罪行为的防御计划。比较简单而有效的防御计划是保持沉默。比较复杂的防御计划是编造情节。更为复杂的防御计划是几个案犯之间订立攻守同盟。防御计划的特征包括:一是一厢情愿,出于主观臆断和主观愿望,或过于保守,或过于乐观;二是编造的情节具有不和谐性。
③服从证据
绝大部分受审者在证据面前都会受到震慑,哑口无言,原来借以狡辩的理由和侥幸的幻想一概被打破,挖空心思制定的防御计划也会动摇,只好低头认罪。受审者也对与证据有关的事物和“准”证据敏感。犯罪者会因心虚而交代罪行。
④压力回避
犯罪者在受审过程中会感受到强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是来自外部的审讯环境、事实证据;二是来自内部的谎言与事实不和谐、交代与抗拒的心理冲突。压力作为一种强烈的痛苦和折磨,会使压力耐受力较弱者为缓解眼前痛苦而放弃对长远后果的考虑,从而供认罪行。犯罪者的心理防线往往因为内部压力而崩溃。
(2)如何审讯
①审讯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尽量做到因人施审;
②允许被审者思考,不轻易打断其思路;
③注意缓和审讯时的紧张气氛,减轻被审者的心理压力;
④善于发现、指出被审者供述中的遗漏之处和识别与事实不对之处;
⑤提供线索,帮助被审者理清思路,启发回忆;
⑥提问时用词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⑦审讯前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
⑧态度和蔼,避免简单粗暴和刺激性语言;
⑨避免暗示性的提问方式,防止指供、诱供等。
此外,执法人员认为应该讲究审讯环境的布置和安排,服刑人员则把这些看得无关紧要。
4. 如何理解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1)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cognition)是指个体不能回忆或未意识到的过去的某些经验却对
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即个体的无意识成分参与了其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
(2)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内隐社会认知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自动化的操作过程,不能用自我报告法、内省法等直接方法进行测量,而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
①反应时法
此方法是根据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考察内隐社会认知效应。
②词干补笔法
先让被试学习一列单词,然后给被试提供单词的缺笔词,要求被试把心中首先想到的单词填出来。
③投射法
投射是个体把自己的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它常常要求被试根据模棱两可的刺激进行联想性描述。
④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 )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新范式。
5. 社会现实中许多规范都没有得到很好实行。试分析这一现象与各种社会影响途径之间的不同性质的联系。
【答案】社会影响是指因人际间的互动而产生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群体的背景、个人之间的交往、大社会的文化环境,乃至个人所处的人为物理条件,都会对个人的行为发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但是,他们在行为层面上,与从众、服从和依从。社会现实中许多规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它与各种社会影响途径之间不同的性质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群体的背景
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群体背景途径,在行为层面上反映为从众。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 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实际的群体和想象上假设的群体都可以导致从众行为;群体压力既可以在人们意识到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从众的行为方式具有对于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社会规范没有很好的落实,可能是因为这些规范在整个群体的大背景下影响力都不够,群体都没有重视,甚至忽视其存在。那么群体中的成员,就不会产生从众的影响。同时,即使群体中的个别成员遵守了该规范,但是别的成员是否遵守,还受到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个人之间的交往
个人之间的交往作为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途径之一,虽然没有群体背景的人数多,但是其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服从和依从都是个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服从是按照他人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