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印象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其特征为: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难以改变,即使遇到相反的事实出现,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并以之去否定或“修改”事实。②一般含有真实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和应付环境,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执简驭繁之效。③会导致人们认识僵化,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经验,常会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
二、简答题
2. 简谈教师期待效应的实现过程。
【答案】(1)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也是人们引用最多的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由布罗菲和古
德
提出。该模型共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①教师预期某一学生特有的行为和学习成绩;
②由于有不同的期待,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③这种区别对待,使学生了解到教师期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学习成绩,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④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
(2)形成教师期待的信息来源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中,教师的期待来自心理学家提供的虚假信息,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期待是自然形成的,来自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期待和社会性期待
社会性期待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期待,而学业期待则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期待。从理论上说,这两种期待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方向不同地存在着。而得到更多研究支持的却是社会性期待和学业期待的一致性,尤其在学业期待高的学生身上,社会性期待往往也高。
(4)教师期待的传达
教师传达期待的行为分为两类:行政管理行为(包括各种行政管理的决策、手段)和相互作用行为(包括教师通过不同的态度、言语和相互作用的频率等传达不同的期待的行为)。
教师向学生传达期待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座位安排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往往把低期待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②课堂上教师给予的关注的区别对待
教师较多地注意高期待的学生,对他们微笑,关怀和信任,而较少注意低期待的学生,或较少对他们微笑和与他们有目光接触。
③课堂提问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更多地让高期待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或公开演示,而较少让低期待的学生参与。
④回答问题等待时间的区别对待
当高期待学生不能立即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较长的等待时间,回答不正确时给他们留有思考或纠正错误的时间。而同样情况下给低期待的学生时间较少。
⑤批评和表扬的区别对待
当高期待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而对低期待的学生很少给予表扬。当低期待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通常会批评,而对高期待的学生则不批评。当答案介于对错之间时,教师对低期待的学生给予表扬,而对高期待的学生则不给予表扬。
⑥在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和付出的努力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对低期待的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和付出努力的要求比对高期待学生提出的要求低。 ⑦在提供学习反馈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给低期待学生的反馈不如给高期待学生的反馈那么精确和详细,甚至有些教师经常对低期待学生的回答不予反馈。
3. 竞争与合作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答案】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中,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二者的协同,才能使社会保持正常运转和得以发展。竞争与合作主要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社会功能
①竞争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美国与前苏联冷战时期的武器竞赛,归根到底属于生存竞争。这种竞争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②竞争直接导致了人们创造力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市场的繁荣。自由竞争的机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中国社会根本改观的基本机制。
③竞争具有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
(2)合作的社会功能
①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产生人的群体力量一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
②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需要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有力量。良好的合作,人们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今天,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合作的社会。竞争需要借助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4. 城市噪音对人的心理有什么不利影响?如何减少它们的影响?
【答案】(1)城市噪音对人心理的不利影响
①短时噪声可能干扰智力操作。
②噪音可能降低帮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③噪声能够增加人们的攻击行为。
④高噪音是否产生后效,与噪音的个人可控性有关。如果不可控,当它消失之后,个体就会继续受到伤害;如果可控,那么就较少或者不会有后效。
⑤长期噪声对人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2)减少噪音影响的方法
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减少城市噪音对人的影响可通过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进行控制而得以实现。减少噪音影响的方法包括:
①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②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③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5. 人际沟通有哪些基本特点?社会心理学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人际沟通?
【答案】人际沟通是指个体在共同活动中交流思想、感情、知识等信息的过程。沟通主要通过言语、表情、副言语(包括音量、节奏等辅助言语和叹息、笑等类语言)、手势、体态、社会距离等实现。人际沟通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前提与条件,具有协调、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
(1)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
①沟通双方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②作为信息交流结果的沟通影响,只有在发送者和接收者掌握统一的编码体系的情况下才能实践,这不仅指双方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要求双方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
③沟通伙伴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刺激与反应互为因果。
④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与编码与译码的差错无关,是社会性与心理性障碍。 (2)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