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828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2.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3. 零和对策
【答案】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
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
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
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5.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6. 政策目标确定
【答案】政策口标确定是指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政策目标确定面临的困难有:①价值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多目标间的冲突。
二、简答题
7. 什么叫公共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具体包括:
(1)公共政策合法化内涵
①合法的决策主体。合法决策主体的组建及其享有的各项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授予的。决策主体依法组建、依法获得授权,这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条件。
②合法的决策程序。对程序做出必要的规范,使之符合法律的要求,以更完善的形式合理抑制可能产生的实质的不合理。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制定,不仅需要实质合理,更需要形式合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③合法的政策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不仅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把备择方案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照,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审查作用。
(2)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主要包括:
①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
a. 提出议案
政策合法化是将已经过政策规划而获得的政策方案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批准,提出议案的同时也就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
b. 审议议案
议案审议即由权力机关对议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如何进行修改的专门活动。
c. 表决和通过议案
经过表决,政策方案如果获得法定数目以上人员的赞成、同意、肯定,即为通过。
d. 公布政策
政策方案经表决通过后,有的还需经过其他机关或其他形式的批准、认可后,即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经过公布程序后政策才能立即执行。
②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
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是与政府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相连的。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通常要经过下列程序:
a. 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我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审查政策方案的合法性。
b. 领导决策会议决定
一般性的政策方案由主管的行政领导拍板后颁布; 重大的政策方案则要召开领导常务会议、全体会议或行政首长办公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行使最后的决定权。
c. 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本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由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根据规定需要上报审批的政策,则应上报审批后发布。
(3)公共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主要内容有:
①政策法律化的主体类型
a. 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
b. 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②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a. 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
b. 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
c. 比较成功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