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知识学习的三个主要认知结构变量有稳定性和( )。

A. 可利用性、清晰性

B. 可利用性、灵活性

C. 可辨别性、清晰性

D. 可辨别性、可利用性

【答案】D

【解析】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影响知识学习关键要素是个体先前的认知结构。其中,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可利用性)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其

,是影次,个体能否辨别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异同(可辨别性或可分离性)

,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再次,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的巩固性(稳定性或清晰性)

响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

2. 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

A. 达维多夫

B. 维果茨基

C. 列昂节夫

D. 鲁利亚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列昂节夫与鲁利亚是维果茨基的学生,三人合称为维列鲁学派,该学派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派,又称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鲁利亚也是著名神经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脑机能系统学说。达维多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与艾利康宁一起提出了以活动特点对心理发展的划分。

3. 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 4, 5, 3, 5, 5, 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

A.4, 4, 2

B.4, 5, 3

C.5, 4, 4

D.5, 5, 1

【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其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的总和。众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

数的数值。全距又称两极差,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是说明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4.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

A. 系列回忆法

B. 再认法

C. 自由回忆法

D. 对偶联合法

【答案】B

【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自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一系列项目尽可能多地记住;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一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

5. 已知某次学业成就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0, 标准差为4。如果某考生得分为92, 则该分数转换为标准分后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准分的计算公式得到

6. 库柏(L.A.Cooper )和谢帕德(R.N.Shepard )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 ”旋转的角度是( )。

A.60°

B.9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从0°到180°, 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从180°到360°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増加的降低,因此,反应时最长的旋转角度是180°。

7. 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

B. 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増长而提高

C. 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D. 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

【答案】D

【解析】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随着人年纪的増长,到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年纪大的时候。

8. 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A. 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 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儿童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认为【解析】自律道德阶段(9〜11岁)

规则是可协商的。幼儿晚期儿童的道德认知开始向自律阶段转化,但真正达到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则是在儿童入学以后。

9. 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 、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设计是( )。

A.ABBA 设计

B. 被试间设计

C. 被试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

A.3

B.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