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 )。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高路迁移
D. —般迁移
【答案】B
【解析】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将迁移分为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低通路迁移指反复练习的技能自动化的迁移;高路迁移是指需要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去的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看,迁移又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特殊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胡影响。小明经常混淆两者发音,说明存在干扰现象,所以属于负迁移。
2.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A. 智力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运动技能
【答案】A
【解析】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学校的学习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3. 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
A. 发展顺序量表
B. 教育商数
C.T 分数
D. 百分等级
【答案】C
【解析】以上选项中只有T 分数符合等距条件。
4. 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 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
C. 群体序列研究
D. 调查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纵向研究也称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5.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D
【解析】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早期代表著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则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而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清晰(well-defined problem)的问题是( )。
A. 成为优秀的教师
B. 读好一本书
C. 根据已知解应用题
D. 教育好孩子
【答案】C
【解析】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情境、目标情境,可能的操作和运算过程都是清楚的。因
此选C 。
7. 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
A. 顶叶、颞叶、枕叶
B. 顶叶、枕叶、颞叶
C. 颞叶、枕叶、顶叶
D. 颞叶、顶叶、枕叶
【答案】B
【解析】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因此选B 。
8. 内控型学生通常将个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 )。
A. 能力高低
B. 努力程度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个体通常将成败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等四个因素。其中,能力高低是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是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只有努力程度是内部可控的因素。因此,当个体在长期的成败过程中形成内控型的归因风格时,他通常将个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
9. 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答案】B
【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加色法,任意色调的混合色光都可以用不同比例的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获得。因此需要的单色仪为三台。
10.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属于( )。
A. 思维的全面性
B. 思维的批判性
C. 思维的片面性
D. 思维的创造性
【答案】B
【解析】少年期进入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时期,不再轻信成人,如教师、家长及书本上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