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709心理学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个体每次做出目标行为都给予强化称为连续强化条件,仅在个体做出一些目标行为后给予强化,而另外一些目标行为不给予强化称为间歇强化条件。连续强化条件与间歇强化条件相比,连续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而间歇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慢,消退也慢。
2. 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
A. 基本能够掌握守恒的概念
B. 比较关注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答案】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3. 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果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 定性遗忘
B. 返回抑制
C. 提取诱发遗忘
D. 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 。
4. 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测验是著名的非文字测验,其测验材料为图形。比纳一西蒙量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均既包括言语类测验和包括非言语类测验。
5.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
A. 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B. 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
C. 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D. 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答案】B
【解析】18〜24个月的婴儿,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6. 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 4, 5, 3, 5, 5, 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
A.4, 4, 2
B.4, 5, 3
C.5, 4, 4
D.5, 5, 1
【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其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的总和。众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全距又称两极差,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是说明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7. 托马斯与切斯划分的婴儿气质类型不包括( )。
A. 容易型
B. 困难型
C. 迟缓型
D. 敏捷型
【答案】D
【解析】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托马斯、切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①容易型(占40%),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②困难型(占10%),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③迟缓型(占15%), 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
转化。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
8. 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
A. 聚合交叉设计
B. 单因素实验设计
C. 多因素实验设计
D. 跨文化研究设计
【答案】A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是指研究的自变量只有一个的实验方法。多因素实验是指研究的自变量多于或等于两个的实验方法。
9. 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来回答问题。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被称为( )。
A. 反应定势
B. 反应风格
C. 猜测应答
D. 默认应答
【答案】A
【解析】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MMPI 效度量表是( )。
A. 说谎量表
B. 诈病量表
C. 校正量表
D. 疑病量表
【答案】D
【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由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是:疑问量表、说谎量表、诈病量表、校正量表。而题干中的疑病量表是属于10个临床量表里的。
二、简答题
11.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横断设计
①横断设计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