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社会政策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2.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3.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4.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5.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的发展不应牺牲下一代的发展机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另一个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与保护,强调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可持续的人口发展等内容。
6.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二、简答题
7. 竞争产生的前提和社会条件各是什么? 竞争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答案】竞争从广义上讲,包括一切生物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的本能,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狭义的竞争专指人类社会的竞争,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1)竞争产生的前提人们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是发生社会竞争的原因或前提;
(2)竞争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必须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还可以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在内的综合的目标;
②必须是双方争夺同一个对象,才会有竞争,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争夺的对象不同,竞争不会发生;
③竞争双方一方获得成功,不可能双方同时获得成功;
④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竞争是纳入一定秩序的理性行为,不可以没有规则。
(3)竞争的社会作用
①在竞争各方达成共识(即公认的合理的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是公平的竞争,它不但引发活力,而且还会形成秩序;
②缺乏合理规则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竞争,并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社会秩序。
8. 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指导。
(2)过度控制不适当地限制了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欠度控制则不适当地放纵人们的社会行为,这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3)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
9.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答案】(1)发展逻辑的改变美国社会学家列维将“早发展”国家称之为“内源发展者”,把“后发展”国家称之为现代化的“后来者”。
①现代化的“后来者”的优势:
a. 他们不是在未知领域内探索,因而对于自己的行动方向能够具有更为明确的概念;
b. 有可能直接采用和借鉴甲发现代化国家已经形成的计划、技术、设备和组织模式;
c. 存在着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性;
d. 后来者国家的领袖可以通过展示其他国家或地区已达到的成绩而加强其领导;
e. 可以从己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获得资本和技术上的帮助。
②“后来者”面临的不利因素:
a. 为了进入现代化过程,后来者必须一开始就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从事许多事情;
b. 为了缩短与己现代化国家的在发展程度上的距离,后来者们往往需要使自己的生产能源、材料、技术等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转变,使之能够接近早发现代化国家己有的水平;
c. 迅速赶上己现代化国家的高期望,与后来者同早来者之间实际上可能始终存在的发展距离,很容易在后来者国家的人民中引发失望情绪。
③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是:
a. 大规模行动所需要的大量资源无法靠民间私人力量在短期内迅速积累起来,必须要有国家的介入;
b. 大规模的行动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迅速的社会变化需要更加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协调。
(2)“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特征“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具有时间短、规模大、内容多、社会动员程度高等特点,它在资金的筹措、行动的协调、过程的控制和秩序的维护等方面都对现代化过程的推动者、组织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后发展”国家的政治特征为了降低政治的不稳定性,维护社会秩序,也为了应付“同时性”现代化所提出的严重挑战,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高度有效的中央政权存在,由它来组织和控制整个现代化过程。
10.社会分层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所谓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即财富一一经济标准; 威望一一社会标准; 权力一一政治标准。
(1)经济标准即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能力,即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能力,其中包括使自己受到良好教育以获得较好经济地位的能力。实际上,这是把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
(2)社会标准是指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所谓社会身份群体,就是由那些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的身份尊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3)政治标准就是指权力。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在韦伯看来,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财产的所有关系,而且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