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社会政策(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2. 社会变迁

【答案】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

(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3.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

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4.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5. 拟剧论(戈夫曼)

【答案】拟剧论,是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

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6.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

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

【答案】(1)社会组织的定义: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从20世纪中叶开始,正式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日益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①非层级化与组织规模的小型化韦伯的科层制模型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非层级化,指的是结构金字塔中塔尖和塔底之间的地位差距和等级观念弱化,组织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加,同一层级不同职位的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个人的自主性和工作小组的自主性不断扩大。这种非层级化的趋势是与组织规模的扩张以及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变得不确定有关。非层级化和多部门结构就成为了组织结构的发展新方向。对大的公司来说,发展其内部的中小型企业,即把大公司分成几个小的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单位,也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这称为小型化组织或组织小型化。

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现代信息传递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传递和共享,传统的企业员工之间的纵向关系在企业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平台)上变成纵横交错的平等关系。企业员工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并且跨部门员工之间可以在信息的驱动下彼此互动。这样,组织的中间层就减少了,组织的结构就变得比较扁平,这就是所说的组织扁平化。与此同时,随着组织内部横向沟通和层

级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增加,组织的互动网络日益发达,并且日益结构化,所以在扁平化的同时,组织结构也日益网络化。

③组织间网络的扩展近年来,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热点,这与组织之间日益增强的联系相关。组织间网络,指的是组织之间通过频繁的互动而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紧密关系。因此组织间网络是组织间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不论是对于企业组织,还是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服务组织,网络化己经是一种非常显著的趋势。

8. 中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一般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技术的进步和贸易的发展使得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区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往往是一种“外发型”模式,即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来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本往往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社区,尤其是沿海的城市社区。在外国技术和资本的作用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而广大农村社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上。

③农村社区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

(2)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化道路主要靠国内自己的资本积累为了快速地积累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对农产品的低价计划收购,因而导致农民的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

②中国对城乡居民的迁移一直实行着较为严格的控制,这种严格的城乡迁移控制加剧了中国的城乡差异。

(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

①通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农业的经济基础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②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因素虽然已经进行主要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取消了原有严格的统购统销制度,政府多次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但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仍然偏低,并且农产品提价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被中间流通环节攫取,农民所得到的实惠较少。

③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条件下,农村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弱,因而最容易受到不规范经济行为的伤害。

④虽然2006年取消农业税,但在以往几十年的时间里,许多农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向农村居民征收过多的税款和提留,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他们实际收入的进一步降低。

9.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有哪些特点?

【答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许多后发外生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