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社会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3.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 新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5.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6.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一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二、简答题

7. 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有何不同?

【答案】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的对比如下:

(1)功能分析具体的功能分析要点是:

①区分社会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社会制度并不都是因为有用的结果而存在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从社会制度的历史渊源来推论社会制度在当今所起到的社会作用,而是应该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

②辨识社会制度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显功能与潜功能; 从社会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下又可以区分为正功能与反功能。我们下面对其分别进行简述。

a. 社会制度显功能。它是制度行动者所设计或能够预料到的制度后果;

b. 社会制度潜功能。它是制度行动者未曾预料到的制度后果;

c. 社会制度正功能。它是能够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促进社会整合的制度后果;

d. 社会制度反功能。它是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应该注意的是,反功能并不都是对社会起消极破坏作用的制度后果,有些社会制度的反功能具有促进制度变迁的积极意义。

显功能一潜功能以及正功能一反功能的交叉分类就构成了功能分析的四个基本取向,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可以在这四个取向上进行具体分析(见图)。在这些取向中,要充分重视潜一反功能,从中往往可以发现社会问题和制度变迁的根源。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图

(2)机制分析

简单地说,机制是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就社会制度需要把社会制度框架下所产生的各种具体事件及其牵涉到的各种复杂而抽象的社会关系作为分析的焦点,国内有学者称其为“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思路或“过程一事件的分析”思路。对社会制度作机制分析,就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的机制分析要点是:

①记录相关事件的独特性,耐心收集各种原始材料,关注伴随着每个开端的诸多细节和偶然事件,对事件的反复出现与断裂保持敏感。

②非正式的制度和灵活的策略、技术比正式制度和死板的规则具有更大的因果力量和解释价值,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灵活的非正式制度与变化多端的权力策略和技术的分析上。这一点对于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特别重要。

③不仅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关注曾经被尝试、不仅关注发声,而且关注沉默。

④通过力量爆发的时刻去揭示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 糊不清的日常生活。具有潜在可能性的事件; 不仅关注记忆,而且关注遗忘; 通过日常生活被触动、被冒犯、被侵略的时刻去展现模

8. 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控制力度; 控制刚度; 控制网络致密度。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标准(或称三个角度),其中第一个标准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标准是定量标准,可以建立一组社会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社会稳定性和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以判断社会控制是否适度。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9. 简述迪尔凯姆关于社会团结的观点。

【答案】 (1)迪尔凯姆认为,要想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更好地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和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划分。他反对把不同社会排列在一个简单的进化直线上,主张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来划分社会类型,并依此标准建立了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这种两分法,并把这两种社会视为统一的进化链条上的两个环节。

(2)迪尔凯姆划分了两种社会团结类型,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迪尔凯姆将出现在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