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社会政策(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此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2.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3.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4. 贫困文化理论

【答案】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5. 社会趋同论

【答案】社会趋同论认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遍的进化过程,各国现代化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社会趋同论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化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客观性,它所受到的批评是认为它忽视了文化的作用。

6.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二、简答题

7.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主要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过程。

(2)初级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雏形,它反映了社会的许多特征,如分工、规范、沟通、管理及思想意识等等,而且,初级群体又便于控制和观察,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初级群体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3)由于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力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有行为科学的发展。

(4)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诸种因素,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8. 社区类型有哪些? 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社区类型

①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发达社区);

②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社区;

③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精神社区。

(2)划分标准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考察社区可以得出各种社区类型。研究者对社区做考察一般有纵向和横向两种角度。

①纵向角度纵向角度考察的标准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兼重时间因素,含有进化论的观点。据此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

a. 传统社区,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传统多指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这类社区在发达国家己不多见。

b. 发展中社区,它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社区形式,既保留了前者的一些特点,又吸收了后者的许多内容。我国的许多集镇和乡村都属于这类社区。

c. 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表现为现代城乡融为一体,人们的日常活动穿梭往返于城乡之间,

乡村生活十分方便,水平甚至高于城市。这类社区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主要的社区形式是发展中社区,这与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的现状是一致的。

②横向划分社区分类的第一种角度的考察是横向划分,它注重的是空间的特征。空间的取向可分为空间性的与非空间性的两种。前者是指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其中又包括三类:

a. 法定的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它们的界限可以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并加以法律形式的规定。

b. 自然的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村落、集镇和城市。自然社区与法定的行政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则是不重合的专能的社区,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一所大学、一座军营、一个矿区等都是一种专能的社区。

③精神社区还有一类空间特征不甚明显的社区,主要是精神社区。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精神社区是指它的共同成员建立在价值、起源或信仰等精神纽带之上。分散的民族像犹太人,其认同感、归属感和互动关系上仍可看作一个精神的或心理的社区。

④从人类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划分,山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9. 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案】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 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胜,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10.比较X 理论和Y 理论。

【答案】麦克格里哥认为,古典的理性系统的管理理论(X 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Y 理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对人类行为特征的不同假设:

(1)X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员工个体并不喜欢工作而且总试图逃避工作,人们进取心不强、只想维持自身的安全,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用惩罚性手段予以强制和威胁,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投入充足的精力去获得自身目标的成功。

(2)Y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多数员工个体从本质上讲并非不喜欢工作,他们在工作中花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