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复习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生态学

【答案】群体生态学是指研究一定栖息地范围内同种或异种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群体生态学是相对个体生态学而言的,群体生态学又分为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 )和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 两部分。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了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的生死存亡。也有人用群体生态学理论解释无线电广播的媒体产业被电视产业所取代的问题。

2. 参与式观察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其缺点是它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它的资料时难以用数量表示,它的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3. 刻板成见

【答案】刻版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版成见,一人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版成见,因而‘已也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4.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是诺依曼提出的理论假说,这个假说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1.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 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5.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白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

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二、简答题

6.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差别。

【答案】(1)经验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批判学派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学术立场卜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3)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

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卜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而经验学派在方法卜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

③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对象的。

④经验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而批判学派关心的焦点则是“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着支配与控制”以及“为了谁的利益进行控制”。

⑤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

7. 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极有威力的崭新观念。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如下:

(1)达尔文之前,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决定论者,认为自然现象是可以用普适定律加以精确的描述和预测的,在初始条件确定之后,在定律的作用下就必然会出现确定的结果。自然选择却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定律,而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然选择的产物是偶然的、无方向性的变异和必然的、适应性的选择的结果,是概率性的,无法做出绝对的预测。

(2)在达尔文之前,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也都是本质论者。他们认为各物种各有固定的、独特的本质,彼此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鸿沟。但是达尔文却强调个体的差异和这种差异的重要性。自然选择学说就是建立在这种“群体思维”的基础上的,它认为所有的生物群都是由独特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群体的差异不具有本质的差异,只有统计的差异,群体的组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三、论述题

8.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

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他发展了好几个重要的理论概念,诸如“舆论领袖”和“两极传播流通”等。他开创了人际传播途径作用的研究,这种途径在传播运动中与大众传播途径相对立。

(2)通过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调查方法论

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不醒目的测度、焦点访谈、三角策略以及各种资料分析方法。他将民意测验的方法变成调查分析,即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来作出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关因果关系的推论”。

(3)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他于1927年在维也纳创办“经济心理学研究所”,在这以后,他在美国又创办了两个大学研究机构。其中更著名的是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局”,它发挥着其他许多大学的研究机构模式的作用,包括今天的许多传播学研究机构。

拉扎斯菲尔德将R"K" 默顿引入他的应用社会研究局,并因此引入传播学。

9. 论述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并阐述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1)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①媒介所刺激的感官

媒介在向我们传递信息时,不可能刺激我们所有的感官,比如打电话只能通过耳朵,看电视只能靠视觉和听觉。但是一个人决不可能从通向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向一种感官传播的信息量。这也是只通向一种感官进行传播的长处。

②反馈的机会

所有通过大众媒介中介物进行的传播都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反馈效果好,但是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反馈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其中网络的反馈效果最及时,最全面。

③速度的控制

面对面交流时,人们可以对它的速度加以某种控制。但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受众的控制权就各不相同。广播和电视的观受众没有对速度的控制权。他们可以选择关闭或离开,但无法控制信息传来的速度。报纸等印刷物和网络却可以在人们的掌控之中。

④讯息代码

各种媒介在传播信息中使用的讯息代码不同,但都在受众的认知体系中约定俗成。其中报纸的讯息代码最抽象,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而广播、电视、网络的讯息代码更易于被受众接受。在这个视觉化的媒介环境中,图片和图像比语言和文字有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⑤增殖的力量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信息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并使传播效果增大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