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2.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卜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 SNS

【答案】SN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己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 服务。SNS 的另一种常用解释是“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 网站)。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人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甲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 ,则其含义还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飞信网)、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 ,人人网)、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 ”的范畴。

4. 凝视(gaze )

【答案】“凝视”是指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运用传播技术创造性地沟通交互的传播技术手

段。它首先使用于1970年代的电影理论中,而现在它己为很多媒体理论家广泛所使用,最新的例子是经由互联网进行的视频会议和视频交流。在大众媒介文本中,观看者能够观察文本中被描述的人物,却不会被他们看到,一种穿过文本框架的真正交互的凝视显然不存在,这就赋予所有大众媒介文本和现实主义形体艺术一种窥淫癖的面向。在照片、电影和电视文本或者人物画中,有如下主要的凝视形式:①观众的凝视,即观看者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凝视。②叙境内部的凝视,即在文本世界内部,一个被描述的人物对于另一个人物的凝视。③对观看者的直接陈述,即文本中被描述的人物的目光朝向画框之外,似乎是在看着观众,而且带有相应的手势和体态语。④摄影机的观看,即摄影机本身似乎也在看着被描述的人。

5. 受众

【答案】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二个不同的层次:①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 ②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 ③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

二、简答题

6. 你认为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能否消除宣传的影响? 为什么?

【答案】不能,从教育入手来增强公民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用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进行反宣传教育,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所产生的作用只能减弱而不能够彻底消除,因为宣传就像广告一样是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介处于强势地位,对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答案供参考)

7. 简述弗洛伊德对于移情与认同的阐释。

【答案】(1)移情(tranefexenoe )是一个病人的情感态度从父母或过去的其他个体向治疗者的转变。弗洛伊德认为,对于治疗者的这种非理性的爱的情感或敌对的情感是病人与童年时期的依赖性的重大而又必要的脱离。

移情概念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移情被认为是一个病人能够被治愈的一个必要步骤,因为它可以帮助个体想出他们过去的那些令人不快的人际关系。

(2)与移情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认同”(identificanon ),通过这一过程,某个个体接受了另外一个人的特性,并将之体现在他或她的个性之中。一个个体可以采用另一个人的方式、服装、讲话的风格和其他特性,这另一个人被认为是值得敬佩的,且不易产生导致这个个体焦虑的那种危险。弗洛伊德将“认同”看作是持续长久的心理情感。他认为模仿是一种短暂的认同。

三、论述题

8. 新媒介的发展为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如何认识新媒介对人类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尝试以Twitte1.Facebook}微博为例,分析新媒体对人际交流等。

【答案】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对,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时传输技术等新的传播技术的传播媒介。

(1)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

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②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④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2)新媒介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①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指出,真正有意义的不是通过媒介传播出来的信息,而是媒介本身及其所延伸出来的无限的可能性。媒介技术的发展就是这种“讯息”,它可以将这个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联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②媒介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媒介终端如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发展,还是新媒介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如宽带服务、社交网站等的发展,甚至是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引发出来的周边产业的发展,都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新媒介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媒体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媒体的使用权不再局限于精英阶层,通过网络,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权,都可以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3)在人际交流方面,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交流主要是以电脑(网络)为中介的。

以电脑为中介的交流为何能够导致强烈感情关系的形成? 换句话说,为何网络关系有时比面对面的关系更具有吸引力?

①社交网站或者其他类型的电脑交流提供了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自我表述空间,相对于面对面交流而言,这种交流看不到对方下意识的表情或动作所传达的潜信息。换句话说,以电脑为中介进行交流不需要鼓足勇气。

②沉迷于网络交流的人很多时候是沉醉于一种过度奉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对交流的对方形成了框框式的好印象,这些印象常常使他们忽略一些消极的信息。

③当积极的信息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又以同样积极的方式鼓励了交流时,一个密切的关系就得到了强化。

过多的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是与减少同家庭成员的接触、减少家庭之外的社会接触、减少与朋友面对面交谈和增加抑郁与孤独相连的。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可以剥夺人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但网络可以使人通过上网建立强化的社会关系来替代现实社会中因直接接触而发展出来的人际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社交网站的人际交往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