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822微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淋巴细胞杂交瘤。
【答案】淋巴细胞杂交瘤是免疫后产抗体的小白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一种的新细胞株。
2. 微好氧菌。
【答案】微好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较低氧分下(0.01~0.03巴)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3. 过滤除菌。
【答案】过滤除菌是指利用一定孔径的滤膜阻止微生物的通过而除去溶液中或者空气中微生物的除菌方法。
4. 三功能营养物。
【答案】三功能营养物是同时具有三两种营养功能的营养物,如氨基酸,可作碳源、氮源和能源。
5. 免疫印迹。
【答案】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其原理: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行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在印迹纸的自然吸附力、电场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使凝胶中的单一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并且固相化。最后应用免疫复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行检测和分析。
6. 抗菌谱。
【答案】抗菌谱是指某种或一类抗生素的制菌范围。如青霉素以抑制
抑制细菌为主,四环素等抗生素可同时抑制等多种细菌。
7. 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a,undefined media)。
【答案】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a ,undefined media )是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这是一类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
第 2 页,共 37 页 细菌为主,链霉菌以
8. 指数期。
【答案】指数期,又称对数生长期,是微生物生长经过迟缓期后,进入快速分裂阶段,以最大速率生长和分裂,群体成倍数増长,群体细胞数量呈对数増加或指数速率増加的生长阶段。在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微生物平衡生长。
二、简答题
9. 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10.什么是高密度培养?如何保证好氧菌的高密度培养?
【答案】(1)高密度培养: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是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2)保证好氧菌高密度培养的措施:
①选取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各成分含量;
②补料;
③提高溶解氧的浓度;
④防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
11.试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间的异同。
【答案】比较如下表。
表
第 3 页,共 37 页
12.从遗传学研究角度看,微生物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答案】生物学特性:
(1)个体小,极少分化,每个细胞都能直接接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繁殖速度快,在短期内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有利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
(3)大多数微生物以无性繁殖为主,而且营养细胞大多为单倍体,便于建立纯系及长久保存大量品系;
(4)代谢类型多样,易于累积不同的代谢产物;
(5)存在着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多种原始方式的有性生殖类型。
13.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
【答案】由于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因此与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能缩短发酵周期;
(2)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自动控制;
(4)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
(5)产品质量较稳定。
14.某些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可利用它们通过“微生物分析”
(microbiologic alassay)对样品中维生素或氨基酸进行定量。试设计实验利用某微生物对某一样品维生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但含有过量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分装于一系列试管,分别定量接入
标准样品及待测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的含【答案】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1
)将缺乏维生素用于测定的微生物; (2)在这些试管中分别补加不同量的维生素(3)以微生物生长量(如测定)值对标准样品的量作图,获得标准曲线; (4)测定含待测样品试管中微生物生长量,对照标准曲线,
计算待测样品中维生素
量。
15.比较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细胞壁无或不完整,对青霉素不敏感。
(2)不同点:
①原生质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球状体残留部分细胞壁。
②菌种形成方式不同,形成方式分别为:
a. 原生质体是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
第 4 页,共 37 页 菌形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