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865微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梅拉特反应。
【答案】梅拉特反应是指在高温作用下,溶液中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等)中的游离氨基与羰基化合物(糖类)中的羰基相互反应而产生深褐色产物的复杂反应。
2. 温和性噬菌体
【答案】温和性噬菌体是指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自身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并随宿主基因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3. 恒化器
【答案】恒化器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
4. 悉生生物。
【答案】悉生生物是指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
5. 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答案】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是一种组合培养基,常用于鉴别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分解葡萄糖的试验。其成分有氯化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葡萄糖、溴麝香草酚兰和琼脂,其中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硫酸镁是微量元素,磷酸氢二钾是缓冲剂,磷酸二氢铵作为唯一氮源且不需要尼克酸和氨基酸作为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分解葡萄糖使培养基变酸性,溴麝香草酚兰是指示剂,琼脂是凝固剂。
6. 转化子。
【答案】转化子是指转化后的受体菌。
7. 硫化作用。
【答案】硫化作用是指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8. heterotrophs
【答案】heterotrophs 即异养菌,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一类菌。
二、简答题
9. 食品为何易发生霉腐?如何预防?
【答案】(1)食品发生霉腐的原因:
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极短,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极大数量的群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条件下,微生物极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食物变质。
(2)防止食物变质的主要措施有:
①低温,利用以下的各种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加入除氧剂等方法,使需氧微生物不能真长生长; ②缺氧,可采用抽真空、充氮气或
③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防止它们霉腐;
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形成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⑤高酸度,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是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以抑制杂菌从而达到防霉的目的;
⑥高醇度,用白酒或黄酒保存食物;
⑦加防腐剂。
10.简述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
【答案】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T 偶数噬菌体的尾部外鞘蛋白质亚基发生构想变化,使原来的24环变成12环,外鞘长度减少了一半,但中心管长度不变,中心管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外鞘收缩形成的推力使中心管穿过尾板,直穿细胞壁,使DNA 进入寄主细胞;注射式侵入需要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鞘内的蛋白质。
11.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 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
【答案】(1)因为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宄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宄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宄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 免疫学预防接种;
c.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d. 其他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②柯赫的主要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地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
12.细菌液体培养到指数期后,如不创造特殊条件,必须进入稳定期,为什么?
【答案】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营养物比例失调;酸、醇、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 、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不适宜。
13.请描述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溶酶体,并说明它的功能。
【答案】(1)溶酶体是由单层细胞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小球形、囊泡状细胞器。
(2)功能:它含有40种以上的酸性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内起消化作用。在胞吞作用发生后,溶酶体与食物颗粒相结合,溶酶体中的酶分解食物颗粒,然后释放出真核生物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4.农村秸秆资源很丰富,你能否应用分离技术及相关微生物知识,将其变废为宝,简述你的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
【答案】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配制选择培养基,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秸秆上的微生物,经一段时间培养后,从平板上挑取合适菌落进行性能鉴定(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可以用此菌株进行秸秆发酵制成纤维素酶而用于饲料添加剂,或直接用于秸秆发酵制成发酵饲料以饲喂家畜。
15.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 其抑菌机制是什么?
【答案】(1)青霉素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是因为: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精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
(2)抑菌机制是: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D-丙氨酰-D 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即:它们两者可相互竞争转肽酶的话性中心。转肽酶一旦被青霉素结合,前后2个酞聚糖间不能形成肽桥,因此合成的肽聚糖是缺乏机械强度的“次品”,由此产生了原生质体或球状体之类的细胞壁缺损细菌,在处于不利的环境时,极易裂解死亡。
16.近年来导致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
(2)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
(3)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
(4)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
(5)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粑代谢物的产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