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2. 媒介生态

【答案】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凌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3.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4.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 等。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己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自媒体具有平民化、

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二、论述题

5. 2011年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十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oi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娱乐节目泛滥是“限娱令”出台的原因

此次“限娱令”出台主要针对三种现象:一是节目形态过于集中于娱乐节目,导致观众选择范围缩小; 其次,照搬境外或他台创作的节目,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损害了电视节目原创者的积极性; 第三,以收视率为导向,导致部分节目热衷于传播绊闻谣言,甚至编造故事、假冒当事人,传播错误价值观、道德观、炫富拜金,嘲笑耍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 有的节目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造成不良影响。此次管理措施的出台就是要加强管理,避免同类节目跟风抄袭、总量过多、质量不过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创新。

(2)限制过于娱乐化、低速化的节目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荧幕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点,尤其在2011年,相亲类节目此起彼伏、选秀类节目也层出不穷,致使电视节目出现两个特征:

①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占据了各个电视台栏目的很大比重;

②原本严肃性的电视节目在内容、形式、叙述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媒介的新闻、资讯、教育、娱乐等功能和分工出现了越来越模糊的态势,而愈发倾向“泛娱乐”,根据电视的“培养理论”,会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发展和价值呈现。

媒介的娱乐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当今得到市场化的媒介产业里,娱乐化节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媒介的经济效益。电视节目娱乐化可以:

①帮助公众疏通情绪,协调社会稳定;

②构建统一的“大众文化”,促进社会的大部分群体之间的心理协同和行为趋同;

③赋予公众更多的话语权,使得电视从一种纯粹传播信息的媒介转变为更具接近性的民众发声平台。

但是,过度的泛娱乐化和低俗化会使得媒介文化影响社会价值观导向,同时也使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媒介机构长期只负责满足受众的浅层需求,不了解受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丰富的诉求点,最终影响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对“娱乐化”的重新界定:不仅仅指节目类型,还指创作倾向“限娱令”要求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的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并要求每晚黄金时段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量控制在3档以内,同时进行结构的调整,防止节目类型同质化。“限娱令”的初衷应该是影响媒介工作者的创作出发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限制和束缚。

在衡量媒介产品是否成为“泛娱乐化”的过程中,应树立起全面、立体的考查标准。

①功能原则,广播电视宣传教育功能应放在首位,娱乐节目也要寓教于乐;

②元素原则,在非娱乐节目中加入过度的娱乐元素,也属于过度娱乐化;

③效果原则,以追求眼球和提高收视率而增加快感满足的节目也属于过度娱乐化;

④总量原则,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不能过度集中。

(4)对“限娱令”的反思

在2011年“限娱令”公布之后,无论在业内还是在受众群体中都引起广泛的争议,政府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生活压力普遍增加,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人们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和高节奏带来的紧张感,有着极强的娱乐需求。娱乐节目备受观众青睐是时代的潮流。广电总局要想改善文化发展的环境,就要在服从这种潮流的前提之下,试着改善和提高娱乐节目的品质,而不是以对潮流的抗拒来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纪实类节目、新闻类节目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也不是一个管理的条款所能做到的。

6. 网络传播给国际传播带来了什么问题?

【答案】如同一切进步技术一样,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全球数字化革命的浪潮中,网络传播的兴起为国际信息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问题。

(1)信息交流不平衡扩大

长期以来,国际信息传播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操纵了国际信息流通,而其他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则只能被动接受流入的信息以及被扭曲了的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不平衡日益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国际信息传播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了。

由于网络传播与生俱来的“无政府状态”,国家对网络传播进行行政干预和控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如果不想拒绝新技术,不想游离于信息社会之外,就必须大力发展网络传播,而这就意味着向网络上自由流通的各种信息敞开大门。尽管第三世界国家也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加强自己的对外传播,然而掌握了先进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占领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在网上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目前,连德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都感到了这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自不待言。

(2)文化冲突日益加剧

网络传播在促进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流的同时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文化冲突。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在特殊的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积累经验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具有适应环境、改进环境的功能。当这些不同性质的文化传统相互接近,进行交流时,实际上也就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和排斥的过程。

如今,因特网使全世界的国家和民族空前接近。网络空间信息流动的自由使民族文化发生剧烈碰撞,不同性质的文化交流时也就产生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文化冲撞。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将通过网络强化本民族和国家的世界地位,同时向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输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达国家的信息内容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传播直接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