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 )
【答案】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 )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客观性一一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②系统性一一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③普遍性一一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内容分析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O
2. 媒介即信息
【答案】“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曾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一一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一一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3. UGC
【答案】UGC 是“UserGeneratedContent ”的缩写,是指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 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UGC 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YouTube 等网站都可以看做是UGC 的成功案例,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等都是UGC 的主要应用形式。
4.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
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在中国议程设置有时会失效?
【答案】这要涉及大众传播理论适用性的讨论。(1)议程设置是一个产生于美国的理论,它的成功复制多是在实行西方民主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一般媒体独立于政府,以企业化形式经营,这促使媒体必须关注消费者的兴趣与利益。媒体工作者会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按照议程的发展趋势,把属于部分公众的议程放大,并引起全社会关注。媒体的这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正常执行,必然会促进议程在公众中的扩散,因此,很少出现公众都关注一个显著事件但媒体却无动于衷的情况。所以议程设置看上去是媒体在发生影响,但是结合整个政治环境来看,它只是起到了一个守望和中介的功能。甚至可以把议程设置看做是一个创新的扩散过程,媒体在新议程的扩散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西方民主制度的设计中就已经暗含了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2)在我国,由于体制上还没有完全做到以法治国,有些地方人治的痕迹还比较明显,干预媒体报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2003年的SARS 时期和2006年哈尔滨的黑龙江污染事件中,媒体环境监测的功能都受到影响,公众关注的事件没有得到及时报道,导致流言和恐慌。与其说是“议程设置”失效,还不如说是议程设置和一相情愿的“舆论引导”并不是一个概念。
6. 什么是传播效果研究?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传播效果研究比较关注大众传播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其特点具体如下:
(1)把受众放在首位。传播效果研究把受众研究放在传播研究的首位。
(2)对影响做出具体说明,使用抽象的概念(如认知、态度、行为等),说明受众如何变化,或者如何防止其变化。
(3)把影响的原因归结为媒体讯息系统、媒介本身、某种内容或单个讯息的某个方面、形式或内容。
(4)效果研究一般和定量研究相联系,在研究中要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研究的假设(首先要能够被证伪)做出经验性的证明。
三、论述分析题
7. 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实证范式中,
(1)你认为,传播理论主要是解释传播过程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还是“应该如何”的问题?
(2)你认为传播理论能够对价值观作出好坏的判断吗?
(3)你认为传播理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关系是什么?
(4)你认为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在定量研究中,你认为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社会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回答“是什么’夕,即把现象描述出来; 第二个层次是回答“为什么”,即对现象进行解释,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 而“应该如何”则涉及价值判断,解释理想的状态应该呈现的样子。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传播学,是要基于并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传播学的本质特征和运作及效果进行陈述。通过对大众媒介和媒介影响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观测,这些陈述和假设得到检测。如解释电视和攻击行为的因果关联的研究。所以,传播学在实证范式下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应该如何”的问题。
(2)实证主义者主张自然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判断好坏和善恶,而在于判断真假和是否。因此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排除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而人文主义者反对“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研究应当像人文科学(如哲学、美学、伦理学)那样为人类提供规范和价值观。
这个争论涉及到社会科学的真理性问题,尽管社会研究受到研究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研究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那从科学的程序上看,就能够保证研究的客观性。韦伯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角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但当进入研究阶段之后就应当排除个人偏好和价值取向。这样,社会研究同样能做到“价值中立”,就同样能得到客观的认识。
所以,本人认为传播学应该对价值观进行判断,因为传播学毕竟不是社会科学,它关系着人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价值观进行判断能使媒介向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方向前进。当然,只能在选题和研究角度上进行价值观判断,当进入研究阶段之后就要价值中立,以使研究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3)在确定研究方向并进行文献检阅之后,研究者必须以一种可检验的假设或研究问题的方式对面临的问题进行陈述。研究问题是关于某件事情的某些方面的一个正式问题; 它不限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当研究者对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不是很清楚时,采用研究问题就比较合适。传播学研究就是从研究问题出发开始进行研究,并且整个研究都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收集整理资料的,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4)在文献综述的最后必须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在研究者对自己研究力一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保证了研究问题是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上提出的,这样研究问题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而写文献综述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5)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通常要提出有关研究问题的一些可检验的假设。假设和研究问题一样都应该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
8. 结合当前的网络传播,谈谈你对“把关人”理论的看法。
【答案】“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