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9土地管理学(含土地经济学)之土地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2.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3.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4.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5.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6. "RS"
【答案】英文RemoteSensing 的缩写,指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地资源状况:主要监测土地数量、利用状况变化,特别是耕地资源状况的变化。
②土地利用状况:主要是对土地的利用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行为是土地监察的重要方面。
③土地权属状况:主要是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
④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土地条件的变化必然导致土地利用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掌握土地条件的变化。
⑤土地质量和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土地质量动态变化同样是土地监察的任务之一。
8. 简述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答案】(1)数量特征
①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
俄罗斯(1770万
亿)和加拿大(997万统计结果,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30亿
居第二位。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0.784hm , 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2.32
面积。.186h 时,仅为世界人均林地面积0.717
界人均牧草地面积0.589
(2)区域分布特征
①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 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东南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
2,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据199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9.5%,居第四位; 林地面积2.28,占世界牧草地面积的7.8%,,占世界林地面积的5.5%,居第五位; 草地面积2.66亿的33.5%,是美国的15.1%,加拿大的7%, 澳大利的26%,人均牧草地面积0.217,仅为世2亚的3.9%,俄罗斯的12%人均耕地0.106h 澎,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6hm 的45; 人均林地的37%。
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东部为沿海地带,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率85.8%,农业用地率71.7%,土地垦殖率28.4%森林覆盖率47.4%,建设用地率10.1%,水面覆盖率8.9%, 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少。中部地区山地、丘陵多,平地占44.2%,土地利用率87.2%,农业用地率79.0%,土地垦殖率19.9%,森林覆盖率26.1%, 建设用地率5.0%,水面覆盖率4.9%,牧草地占25.8%,未利用土地面积占11.9%。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寒山地、沙漠、戈壁区,平地占27.1%,土地利用较低,仅为62.1%农业用地率59.2%,土地垦殖率6.9%,森林覆盖率9.9%,建设用地率1.5%,水面覆盖率3.1%,牧草地比重较大,占35.6%,未利用土地面积占36.5%。
(3)后各农用地资源特征
①后备农用地资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未利用土地大类中的可利用的荒草地、盐碱地、
,但未包括荒水和可改作耕地的疏林地、灌沙地、沼泽地、裸土和水域大类中的滩涂(包括海涂)
木林地以及通过土地整理可改作农地的田坎、沟渠、田间道路、村庄等。根据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我国后备农用地资源共4078.06万hm 时,占土地总面积的4.3%,其中后备耕地资源806.92万hm ,占后备农用地资源的19.8%,若全部开发除了,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得耕地484.15万hm 。其余80%多的后备农用地资源只适宜于开发为林地、牧地和园地,不适宜开发为耕地。
②后备农用地资源的分布,最多还是在蒙新区,占全国后备农用地资源的29.3%,其次是华北区五省、市,占全国的13.7%,西南区和东北区各占全国的11.9%和11.6%,长江中下游区和黄土高原区各占全国的10.9%和10.7%,其余1.9%分布在华南区和青藏区。
9. 如何进行各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汇总?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级汇总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具体内容有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收集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制定有关补充规定:
(2)检查资料。按边、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数据等进行检杳;
(3)调查汇总。包括数据汇总、图件汇总、文字汇总;
(4)撰写报告,即撰写初稿井修改;
但是在汇总时应该注意下面四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1)图件接边,接边一般包括境界线接边和图幅接边。
境界线接边要求全部境界线在规定调查比例尺的同一幅图号的工作底图(影像平面图或地形图)上所调绘的境界位置应一致,双方调绘的两张工作底图同视套合不走线,并以符合《规程》要求的由双方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确认的文件和图件为依托。要求同一分幅图被县级以上(含县级)境界线分割的各部分面积之和与其图幅理论面积应相等; 辖区由各类土地面积总和与其相应的控制面积也应相符。
图幅的接边要求相邻图幅间各要素(线状地物、各地类图斑、等线等)全部相接。
(2)数据汇总
222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