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32土地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2.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3.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5.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6.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答案】(1)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学包括为完成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等项内容。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特定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具体包括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方面的资料,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体系

①全国土地资源按行政区划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地域范围。这些地域范围也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从而形成全国、省、市、县、乡级土地资源管理,以及跨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②按用地类型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分为农业用地、工矿用地、水利用地. 、城镇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特种用地和后备土地等用地管理系统,其中农业用地再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和水面等用地管理。

③按管理深度可分为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和生态管理三大体系。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原则

①从法律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第一,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

第二,国家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与制止滥占滥用土地。

第三,应用地籍簿资料在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第四,全国统一管理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第五,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机构与各土地利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六,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②从经济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第一,土地资源管理应采取政治、经济、生态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

第二,整体研究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布局的地区特点。

第四,全面考虑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不同的功能作用。

第五,优先保证农业土地利用。

8. 如何进行面积量算?

【答案】面积量算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1)分幅量算各乡总图斑面积,用图幅理论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2)分乡量算各村总图斑面积,用乡平差后的总图斑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3)分村量算碎部(地类)面积,用村平差后的总图斑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4)当一幅图的各类土地面积全部按规定量算后,就按本图幅由碎部分村逐级向上统计、汇总和校核。

(5)当某一乡的有关图幅的面积全部按规定量算后,分地类按行政单位逐级向上统计、汇总量算的结果。

简单地说,就是分幅由总体到局部进行控制量算、平差,按行政单位由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常用面积量算方法有解析法、图解法、力格法、求积仪法、概率求积膜片法、沙维奇法和光电测积法。

9. 土地地权变更的原因及登记内容。

【答案】(1)土地权利变更是指一宗地上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他物权发生的改变。土地权利变更的原因如下:

①国家因为建设的需要而把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时需要把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为,或者是因土地整理的需要把国有土地所有权变更为集体土地所有权;

②土地使用权的变更是一种更广泛的变更形式,因使用人之间的相互需要而变更土地的权利,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变更两种情况;

③他物权的变更是因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需要而进行的变更,主要原因是主体之间的利益所致。

(2)土地登记的内容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登记要素。主要包括土地权属性质、来源、坐落、界址、面积、用途(地类)、价值等,对于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其他还有土地产权人的名称、产权证明材料、图号、地号等。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①巨地登记主体

土地登记既是一种国家保护土地产权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也是一种发生于登记过程中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法律角度研究问题,各国的土地登记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都要对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