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638哲学基础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先天综合判断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体漠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先天综合判断又可分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命题、形而上学的命题三类。为了把形而上学改造为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必须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基础,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2. 康德的现象

【答案】康德的现象是指以感性的时空形式和知性范畴得来的经验的对象,它产生于不可知的物自体。现象与幻相是不同的。幻相是指一种没有任何事物与之对应的表象,但现象总是一个给予对象的现象,是普遍的。他认为,对象和知性概念的应用范围只能是现象领域,超出经验去运用范畴是不合法的,因此,物自身是不可认识的。他假定物自身的存在是人们的意识对象,并作为现象的必要条件,因为现象本身预设了某种显现的东西。

3. 理性主义

【答案】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狭义的理性主义发展于17~18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主要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它把数学当作是知识的模型,赞赏公理化方法,并认为哲学方法应与数学方法一样。它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联系的,可以从某个自明的第一原理推演出来。它还承认先天知识或理性真理的存在。广义的理性主义是相对于非理性主义而言的,是指诉诸于人类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它与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和情绪以及其他非理性成分的见解相对立。在这个意义上,经验主义也是理性主义。

4.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

因素。形式与质料相对立。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思想。

【答案】“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是巴门尼德的重要论题。

(1)“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巴门尼德区分了两条道路,肯定了真理道路的正确性。

①“真理之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

②“意见之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这条则根本不可能,因为“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

(2)存在与思想的同一性

①存在的内涵

巴门尼德的“存在”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是”(be ),既可用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又可以单独使用,表示事物的存在。他说“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是指非“是”者是不能被表述和思想的。

②存在与思想

当巴门尼德在自然中寻求不变的本原时,发现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真正不变的是“存在”,他集中讨论了存在与思想的关系,认为存在是思想的对象。

a. 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不能是非存在;

b. 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靠感觉是无能为力的。

由此,巴门尼德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即在感性认识中小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这个命题是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后被简化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3)评述

巴门尼德混淆了“是”的两种功能,作为思想对象的“是”者之“是”和表达思想内容的“是”,把它们等同起来。但巴门尼德哲学是希腊哲学的转折点,对西方哲学具有深远意义。他关于两条道路的划分,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 他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6. 简述普罗提诺关于灵魂的上升之路的观点。

【答案】普罗提诺认为人的灵魂被禁锢在肉体之中,只有回到太一才能得到解脱。灵魂摆脱肉体的唯一途径是人的灵魂朝向本休或神的上升活动,这具有趋善避恶的伦理价值。

(1)灵魂上升的原因

普罗提诺说:“灵魂很自然地对神有一种爱,以一个处女对她的高贵父亲的那种爱要求与神结合为一体。可是当她委身于创造时,她在婚姻中受骗了,于是她把以前的爱转换成尘世的爱,失去了她的父亲,变得放荡起来。一直要等到她重新开始仄恶尘世的放荡,她才再次纯洁起来,回到她父亲那里,才一切都好起来。”

(2)灵魂上升的途径

①通过德性的修养,净化灵魂;

②经过对神的沉思,最后达到观照神的最高境界。

(3)观照

观照能够使人达到迷狂境界,而迷狂是灵魂出窍、舍弃躯体与至善的太一合一的不可名状、无与伦比的神秘状态,它是比幸福更强烈、更充实的生命体验。普罗提诺认为观照是只见光线,不见对象的。换言之,一切可视对象都被融汇在光线之中,即便是神的形象也不会出现,否则将不会有神人合一的境界。

7. 简述柏拉图的数学型相论。

【答案】数学型相论是柏拉图不成文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来源于亚里十多德的相关言说。

(1)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观点

①数学位于感性事物和“型相”这二者之间,数学与感性事物的区别在于它们是永恒不变的,与“型相”的区别在于它们同一类的数目众多,而每个“型相”是单一的;

②“型相”是其他事物的原因,构成“型相”的事物就是一切存在的东西的元素;

③数目有两类要素:一和“不定之二”,即大和小。一是形式因,“不定之二”是质料因,一和“不定之二”的结合可以产生所有的数字。

(2)现代学者的相关观点

现代学者认为,“不定之二”是柏拉图的无理数的名称。柏拉图为了解释无理数的存在,提出数目由不可分割的单元和无限可分的单元构成。不可分割的单元是来自一的重复相加的自然数以及自然数构成的分数,无限可分的单元即无理数,介于两个分数之间。因此柏拉图称之为“大和小”的二元。

通过肯定无理数的合理性,柏拉图把无理数列入型相领域,这使他能把数目型相解释为几何图形。这样,数目成为有形体的型相,成为型相与感性事物之间的中介。

8.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存在的原因的著名学说。

(1)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不仅要说明实体是什么,而且要说明实体为什么是实体。因此他提出“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以说明实体产生的原因。

(2)内容

①质料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但作为最基本的实体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