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638哲学基础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不动的推动者

【答案】不动的推动者是指能引起运动而自身却不被推动的实体,又称“第一推动者”。亚里士多德从运动和时间的永恒角度论证了永恒的实体的存在。他还从潜能和现实的角度论证了永恒的实体背后,存在着引起变化的内在原因、本原,这种没有质料、既永恒又现实的本原就是第一推动者。它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原因,但其自身却不动,且不受变化、质料和潜能的影响。它是纯现实,是以自身为对象的纯思辨,也是思想的思想。这个不动的推动者又称神,神并不关心或思考世界中的变化。

2. 原子运动

【答案】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3. 经验主义

【答案】经验主义是指一种对知识和实在的哲学研究方式。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其核心观点是:一切知识或一切有关世界的有意义的论述,都最终与感觉经验相关,而且可能的知识的范围不得超出可能的感觉经验的范围。经验主义的主要关注点在感性知觉的范围之内,所以它详尽地考察知识问题、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问题、外部世界问题、科学的结果和方法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它主张,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实在性的最佳知识,是最值得信赖的知识。它怀疑抽象和普遍化,拒绝一切非理性的、迷信的主张。但是经验主义对于普遍概念以及数学和逻辑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4.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

【答案】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市民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联合,是一种相对的全体。市民社会包括需要的体系,是指在能满足各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公共权威、司法和公司的管理中的组织和实践活动。市民社会分为廿个等级:①实体性等级,是指农民阶级,它依赖于自然界:②反思等级,是指产业等级,它倾向于自由的经济活动; ③普遍等级,是指公职官员,

它以公众利益为职业。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人们成为有产阶级,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并存在确定的法律制度来保证个人自由,协调个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简答题

5. 西方哲学史上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有哪几种? 请简述其中一种的基本内容。

【答案】对上帝存在进行证明是西方哲学史上较有特色的思想,是基督教哲学家、神学家们较为关注的问题。

(1)代表人物与方法

①安瑟尔谟运用逻辑手段对上帝存在进行本体论的证明。

②托马斯·阿奎纳对上帝存在进行史上著名的“托马斯五路证明”。

③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哲学原理中论证上帝的存在。

(2)“托马斯五路证明”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派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托马斯五路证明”是指:

①事物的不断变化

万物都在运动,每一运动之物必有其推动者,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整个过程,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②因果必然性

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推动因,每一个事件都有因可循。追循原因的根本,就可以找到第一个因,因为一个序列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中间和终端。这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③可能性与必然性

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每一个事物都依靠别的事物才可能存在。最终必定有一个事物不依靠任何其他事物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就是上帝。

④最完美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美好的,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其它事物不断完善的终极原因,所以必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那就是上帝。

⑤自然的秩序性

一切事物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是有计划的,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条路线活动。所以,必然存在一个智慧者指导自然物朝向他们的目的活动,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6. 笛卡尔是如何怀疑数学观念的。

【答案】(1)彻底的怀疑

笛卡尔在论述了我们无法分清梦和醒之后,追问道:“数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由于它们对待的都不过是一些非常简单、非常一般的东西,因而似乎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

因为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 这样明白、这样明显的真理,看来是决不会有任何虚假和不确实的嫌疑的。”但是,这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印象而已,笛卡尔的怀疑是彻底的,即使像数学观念这样明白清楚的对象也可以被怀疑。

(2)上帝的欺骗

笛卡尔认为,有一个全能的上帝,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放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并使它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使我们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数一个正方形的边时弄错。因为上帝的欺骗与他的全善相冲突,因此,笛卡尔假定存在一个“邪恶的精灵”用尽机智欺骗我们。笛卡尔说:“我的怀疑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而是有很强的、考虑成熟的理由的。”

(3)对未经哲学的论证、自身基础不稳的数学的怀疑

笛卡尔说,如果我们要在科学上找到什么经久不变的、确信无疑的东西的话,我们就必须不去判断这些思想,跟那些一眼就能看出错误的东西一样,不对它抱太多的信任。由于我们无法肯定数学的观念是清楚明白、确定无疑的,所以我们只能处于对数学观念的怀疑之中,而不能把它们当作确实无疑的来信任。换言之,未经哲学的论证、自身基础不稳的数学不能成为知识的第一原则。

7. 简述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

【答案】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两点:

(1)悬搁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即事物都是同样的,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和不可判别的。所以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能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悬搁”即中止,既不肯定又不否定。因此我们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2)怀疑论

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如同当时的其他哲学派别一样,怀疑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寻求幸福,也是要达到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恩披里柯指出,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而对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做出判断,必然会引起争论,使心灵不得安宁。无论什么样的判断,都会引起困惑,只有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论和困惑。“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论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皮罗的怀疑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皮罗所说的“不动心”是指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完全消极的状态,既无思想和情感的冲动,又无积极的作为; 另一种则是随遇而安的心境。

8. 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对理念论的反思。

【答案】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对理念论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对分有说和模仿说的疑问,主要包含三个问题。

(1)和可感事物分离的理念世界的范围问题?

(2)可感个体事物如何分有同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