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4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原理)。

【答案】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专业概念之一。西力一国家把客观性原则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理论上有其普遍性和根源性,同时又和我国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把客观报道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恩格斯认为是“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一一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作为最重要的新闻专业概念之一和一种新闻理念,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的目的是“使有理性的读者更便于发现真相”。当然,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不仅仅指向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符合,还意味着新闻传播主体的理性互动,即超越对事实的单面符合和个体理性能力的片面限制而达到“综合理性”。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说:“的确,要做到客观性是很难的,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从根本上看,人们要报道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必然会有报道者智力的介入,因而也就必然包含个人的系数在内。报道者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摆到他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不仅表现在他自己的参与上,尤其表现在他对事实事物的连续性的剪裁上和他所采用的形式上。”

可见,新闻客观性包含着动态地呈现客观事实的理性过程,除准确、公正、多面地报道之外,还深入事实,通过理性的解说道出真相。由此可以认为:客观性是新闻报道做到真实、全面、准确的前提条件,只有客观,才能接近事实; 只有不断接近并揭示事实,才能得到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和准确才得以存在,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体现。

2. 怎样认识事件性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答案】事件性消息是消息的“正宗”。

(1)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人类自有传播活动起,尤其是自从商业性报纸诞生之后,事件始终是传播者猎获的目标。 ①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即变动的特点,是环境变化的一部分,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不范、典型不警的作用;

③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2)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所有的(具各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可以写成消息,消息的广泛适应性和制作、传播过程的短

平快特点,为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3. 如何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考察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答案】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新闻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放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去考察。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每一个新闻传播产品,都要经过“发现一开发一采集一制作一传播”的生产流程。无论在纸介媒体,还是电子媒体的生产流程中,新闻写作都处于“制作”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新闻写作,只有采集来的零散信息,就无法形成传播产品。因此,可以把新闻报道作品理解为新闻信息的载体,没有载体,新闻信息就没有了“运输工具”,也就无法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为了让信息传播得广泛,不仅要有载体,还要讲究这个“运输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要讲究新闻报道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包括题材、形式、结构、语言等。

(3)按照传播学原理,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关键在于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即事实)转换为对应的符号(即文字),文字的表述必须与事实相符; 经新闻写作所传递的已不是原始的自然信息,而是新闻信息,这里暗含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记者的选择、立场、观点、表达技巧等,这些综合因素所产生的最后传播效果都会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

因此,新闻写作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即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广播新闻的可听性、电视新闻的可视与可听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闻写作能力强,就会增强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反之,则会减损传播效果。

4.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以及党和人民的祸福,因而是新闻工作中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则性问题。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善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新闻手段的特点是以事实为依据,以事实作基础,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述来表达观点,阐明立场,进而形成舆论并影响和引导舆论。它靠着雄辩的事实为正确的舆论提供有力的依据,也靠着雄辩的事实对错误的舆论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因而,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往往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宣传舆论机关,必须时时、事事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总揽全局,把握大局,在关键时刻,在重大问题上,要适时地针对已经出现的舆情,及时发表评论,表明立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并迅速发展为主导性舆论。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中,确立一个主导思想,突出和强化一种主导性舆论,使其成为引导群众思想的主体舆论,成为舆论传播中的一支主旋律就显得格外重要。新闻媒介强化主导性舆论,弘扬主旋律,除了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宣传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舆论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报道和宣传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答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歌颂光明,弘扬真善美是新闻事业的光荣任务。而揭露黑暗、批判假恶丑,也是新闻事业不可推卸的责任。新闻媒体要从舆论导向的角度积极开展新闻批评,大力扶正祛邪,无情鞭答邪恶,坚决抑制错误舆论,以形成社会舆论的强大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大量事实说明,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同对宣传报道的内容、时机和分寸的把握失度有关。新闻媒介在组织和安排报道时要有一个“度”的控制,要做到一个时期的宣传或对某一事物的宣传应当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疏密适中。要防止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间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要善于给热点问题降温,使难点间题变易,要主动化解矛盾,以促成矛盾得到缓解,问题得到解决,舆论导向实现正效应。新闻媒介要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就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化解矛盾,缓和气氛,要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顺的舆论环境。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舆论产生于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议论,现实生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因此,新闻媒介传播和引导舆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引导群众正确地对待改革,看待形势,须实事求足地对形势作客观的分析,使群众通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正确认识形势,既充分看到成绩,又正确对待困难,树立起前进的信心。(的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服从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应当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做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和集体的事业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应当同其它媒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任务。

5. 具体分析下面这篇新闻报道在运用事实说话方面的特点。

附材料:

澳督告别澳督府

新华社澳门(1999年)12月14日电(记者韩松唐卫彬黄燕)今天中午12时许,60岁的澳门总督韦奇立慢, 曼走过澳门市政厅礼堂新铺的大红地毯,亲手为自己的大照片揭开幕帘。他神情有些凝重,鼻子微红。他有一段时问没有说话。

随着深玫瑰红色的丝绒幕帘徐徐拉开,葡萄牙委任的最后一位澳门总督韦奇立的肖像照出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