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倒金字塔结构的利与弊。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时,由于电讯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递经常中断,为把新闻中主要内容抢先发出去,记者尝试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这种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①这种结构形式完全打破记叙事件的常规,它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②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即先写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然后是稍次要的新闻事实、更次要的新闻事实,最后是最次要的新闻事实。

③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内容。

④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

⑤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第二段往往是第一段的具体化或补充,而第三段又是上一段的进一步补充。这样每多一段,就多知道一些具体内容或细节。但是如果只看导语,也可大体上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倒金字塔结构的利

①它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记者只要对所掌握的新闻材料稍作分析,判断其主、次、轻、重,随后便可以依其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要再在谋篇布局上多费心思,就可以很快组成一篇报道。在有众多记者参与竞争的新闻发布会或突发事件中,这种新闻结构形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利用这种结构形式,带手提电脑的记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的进行过程中就可向新闻单位发出新闻报道。

②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读者把握重点,可以快速阅读,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无需从头读到尾。一看导语,就可以把握这类新闻的精华,欲详欲略,尽可自由掌握。

③这种结构形式便于编辑编排版面,可以快编快删,编辑若要对稿件压缩,也可以从消息的末段倒删上去,虽大刀阔斧地砍削,仍不至伤筋动骨,消息仍然是相对完整的。

(3)倒金字塔结构的弊

①作者的创造力受到限制,新闻报道写作结构公式化、千篇一律,过于标准化和缺乏多样性,缺少文采,没有生气,不能体现个性,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②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

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人情味浓、故事性强的新闻往往依赖丰富的新闻情节,需要讲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不是倒金字塔式结构所长。

③由于倒金字塔式结构打破传统的叙事顺序,对写作的要求就更高,写这类消息时要特别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最忌互不联络,支离破碎,成一盘散沙。

④简单地以事实重要程度安排层次,生动性较差,可能影响读者对整条消息的阅读兴趣。

2.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导语的重要不仅因为它位于消息开端这样一个重要位置,更重要的是导语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导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导语高度概括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反映了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2)吸引读者。导语往往决定着受众是否愿意继续把新闻读下去,因此,导语是引导读者向新闻的深层信息进入的航标。

(3)建造新闻展开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在写作导语的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对新闻事件要素间的轻重辨识、对新闻事件涉及的各方关系的认知、对描述新闻事件的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3. 如何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考察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答案】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新闻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放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去考察。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每一个新闻传播产品,都要经过“发现一开发一采集一制作一传播”的生产流程。无论在纸介媒体,还是电子媒体的生产流程中,新闻写作都处于“制作”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新闻写作,只有采集来的零散信息,就无法形成传播产品。因此,可以把新闻报道作品理解为新闻信息的载体,没有载体,新闻信息就没有了“运输工具”,也就无法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为了让信息传播得广泛,不仅要有载体,还要讲究这个“运输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要讲究新闻报道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包括题材、形式、结构、语言等。

(3)按照传播学原理,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关键在于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即事实)转换为对应的符号(即文字),文字的表述必须与事实相符; 经新闻写作所传递的已不是原始的自然信息,而是新闻信息,这里暗含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记者的选择、立场、观点、表达技巧等,这些综合因素所产生的最后传播效果都会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

因此,新闻写作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即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广播新闻的可听性、电视新闻的可视与可听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闻写作能力强,就会增强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反之,则会减损传播效果。

4. 简述预测性消息写作。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预测性消息写作有几个特点:

(1)及早预测

记者要有忧患意识,经常关心、思考社会问题,及早发现隐患以及其他有关未来的信息,及早采写预测性新闻,以使这种新闻更好地发挥决策参谋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2)他人预测

预测性报道是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的客观反映,不能是记者出面预测。预测性消息的写作,应注意交待预测的行为主体,以显示新闻的客观性,增强预测的说服力。

(3)权威预测

为了发挥决策参谋的作用,预测主体应当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人物,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新闻的影响力。

(4)深度预测

①避免简单化,消息中不仅报道预测性结论,还要反映预测者对问题的分析和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

②预测到位,记者在采访阶段就应不断地探询“将会怎样”,使预测性意见直接同社会生活、同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5)审慎发稿

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发稿必须审慎,记者应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历史的预见性。

5.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有哪些?

【答案】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主要有:

(1)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生活中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引以为训的人很多。在新闻人物的选择上通常有两点要求: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

②能对人民群众有启发、激励作用。

选择的采写对象如果离时代的要求差得比较远,或者超前或者落后,都不能使广大受众与其产生共鸣,也就难以收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社会效果。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他们或许是著名人士,或许是普通百姓,或许是先进人物,或许是反面人物。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他们的生活理念或人生教训切中社会话题,能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并可以从正、反面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为老百姓树立起一个认识世界和判断社会价值的坐标系。

(2)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在人物通讯中,无论写先进人物的事迹,还是写反面人物的罪恶行径、写普通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的故事,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再现其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描述新闻人物的人生曲线。只有写出人,才能影响人。人们欣赏明星的才华,赞叹名人的智慧,羡慕幸运者的机遇,景仰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