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21行政管理学综合(含政治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方行为

【答案】多方行为,又称协议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其他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①有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

②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

③多方行为需经过各方面共同认可方能产生法律效果。如政府与若干民营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正式协议,共同投资于某项公益事业。

2. 行政责任

【答案】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仟。可以从应为行政责任与不应为行政责任; 广义行政责任与狄义行政责任; 政治责任与行政责任; 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国家责任与行政责任等方面来理解行政责任的属性。

3. 行政调解

【答案】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行为主体主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行政调解具有法律效力,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调解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为调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4. 资料分析方法

【答案】资料分析方法,又称间接研究或图书馆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查阅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政策文件、文书档案、书刊、论文、研究报告等,寻求对一定行政问题或行政现象的理解的分析方法。由于政府行政行为具有相当强的规范性,因此,通过使用资料分析方法,经常便于较为清晰地了解问题的起因、政策形成的过程,便于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资料分析方法通常与其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

5. 治理理论

【答案】治理理论是指研究如何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政府与公民共

治的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治理理论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理论: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倡导网络管理体系。

6. 考绩

【答案】考绩,是考核制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成绩(即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加以考察和评定。一般来说,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有“人”和“事”两个方面。人的方面,包括品德、才能、学识、体格等:事的方面,包括工作实际状况和工作成绩大小。具体来讲,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和具体方法不完全一致。

7. 税制结构

【答案】税制结构即税收制度的经济含义,是指按一定的税收原则所设计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税种的配置、税源的选择及税率的设计。税制结构总是由具体的税种所组成。我国的现行税种按课税对象可分为五类:

①所得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

②商品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③财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税等;

④资源税,主要包括资源税和盐税;

⑤行为税主要有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一向调节税及耕地占用税等。

8. 弹性授权

【答案】弹性授权,也称动态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完成同一项任务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式授权的授权方式。弹性授权适用的情况是:任务复杂,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水平无充分把握,环境和条件处于多变状态。弹性授权运用起来难度较大,授权者必须谨慎使用。

9. 职等

【答案】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相当,分属于不同职系的职位群。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在工资待遇上相同。职等的划分,是为了比较不同职系之间职位的关系。如三级护士和一级内科医生,虽在职级、职系上都不相同,但由于工作强度(责任大小和难易程度)基本相同,因而被划入同

一职等中,二者领取的工资报酬也相同。

10.辞职

【答案】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自愿申请辞去现任公务员职务,终止与行政机关任用关系的制度。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完全出于公务员本人意愿的自主行

为。公务员辞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审批,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自离职。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国家公务员三至五年的最低服务年限,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辞职。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国家公务员,不得辞职。公务员辞职后,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的身份。

二、简述题

11.简述行为学派的组织原则。

【答案】(1)人格尊重的原则。社会——心理需求是人们工作热情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当在人们的感情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2)运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非正式组织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正式组织的领导、管理制度及其效能,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之。

(3)参与管理的原则。通过参与管理,增加成员的主体意识,进而调动人的潜能。

(4)优化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氛围和成员心理平衡,因此,应当经常注意调节人际关系,引导健康、和谐、有益互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5)培养新型领导能力的原则。其核心是民主管理意识和技能,因此,应当培养各级管理人员倾听意见、了解下情、吸引群众的观念、技能和魅力。

12.简述新自由主义主体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

【答案】(1)新自由主义的主体理论

按照新自由主义者的解释: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和过程:相当一批私有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济的思想,并推向极端,强烈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他们看来,自由是效率的前提,尊重个人自由,国家就不应该进行干预,而应要让个人在市场中自由选择。

②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坚持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

③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主张以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在他们看来,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虽然,这1历史过程并不排除政治、文化的多元化,但这一历史过程只有以超级大国和主流文化为主导才能实现。

(2)政策主张及其实践

新自由主义成为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的主要的理论形式,催生了政策宣言——“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擅变为美国的主流经济学、主导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形态。

①政策主张

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