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1行政管理学综合(含政治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不应为行政责任
【答案】不应为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负有的不得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义务以及违反义务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由于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性后果,法律规定政府及其官员有不超越行政权限、不实施非行政管理、不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这种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现为政府及其官员有不做一定事情的责任,即负有不应为行政责任。
2. 行政决策体制
【答案】行政决策体制是指关于行政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职权关系的制度,是指行政决策的各个子系统,即决策枢纽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的组成、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是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科学化的行政决策离不开合理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同时,合理的、科学的决策体制也为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制度化机制。在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除了行政决策的枢纽系统外,还包括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特别是咨询系统,实际上为行政权力集团以外的人员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化途径。
3. 沃尔多
【答案】沃尔多是美国行政管理学家,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多倾向于从广义上描述行政,他把公共行政定义为应用于国家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沃尔多对于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
①提出了行政国家的概念和理论。在《行政国家: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一书中沃尔多首次将行政国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提出。
②推动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1968年9月,在沃尔多的写召和资助下,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己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4. 国家完全无责
【答案】国家完全无责是指强调国家及其官员对其损害性行为完全不负责任的国家责任理论。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自古相延两种“定律”:
①“国王不可能为非”;
②是“肤即国家”,而官吏的权力和行为是国土的权力和行为的延伸。因此,在政治关系上,国土既然无责不能被控告,那么官吏同样无责不能被控告。在这一时期,吏对百姓小负责任,却对国王负有责任。行政官吏还对国王形成包括人身依附关系在内的绝对服从关系。当官吏违背对国王的责任时,就将受到制裁。
5. 行政违法
【答案】行政违法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的构成除了主体要件外,还包括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行政违法的主观要件是指行政违法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行政违法的客观要件是指构成行政违法的客观事实情况。行政违法具有特征:
①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
②行政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
③侵害了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
④要承担行政责任。
6. 广义行政责任
【答案】广义行政责任是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主体所要承担的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义务。在现代民主宪政国家里,全体国民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国民授权是国家行政权的权源。因此政府应当为国民谋利益,并接受国民的监督,从而承担广泛的行政责任。当政府不能履行或背弃其责任时,就将受到授权者的追究。
7. 行政立法效力
【答案】行政立法效力是指通过立法行为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具有的效力。是指不同的行政立法主体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在适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差别,又称“行政法律规范的效率等级”。其含义,首先表现为规范的作用差别; 其次它存在于法律适用的全过程; 再次其效力不同的原因在于行政立法主体的地位不同。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目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8. 复式预算
【答案】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按经济性质的不同,分别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的预算编制方法。复式预算的优点在于对财政收支结构尤其是经济建设效益状况的反映较为明确,有利于经济运行的具体分析、分别管理和宏观决策; 其缺点在于编制成本相对较高,对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较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复式预算,如英国的“线上”和“线下”预算,法国的经常业务预算和临时业务预算,日本的一般预算和特别预算,丹麦的普通预算和投资预算,我国的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等。尽管各国的复式预算具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基本上都是按照有偿和无偿原则建立起的符合本国实际的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与传统的单一预算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①根据财政收支的不同性质分别编制预算;
②能较明确地反映财政收支结构和活动效益;
③编制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
9. 名利观
【答案】名利观是指关于个人的名位和利益的看法,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范畴。名利观与世界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反映了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对于领导者,“名利”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权力、名望、金钱、美色、成就感; 其中权力是重中之重。一般说来,名利观对于领导者正确与台的原则界限主要有以下两个互为条件方面:
①出发点和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有益性:
②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10.系统分析力法
【答案】系统分析方法,又称生态研究法或环境研究法,是指把要解决的行政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的重点在于系统各个相关部分的交互影响、双向往来、动态平衡、彼此关系。由于系统具有几乎无限的相关性,因此如何合理地建立“分析单元”,进而正确地解析各个分析单元之间的联动、因果关系,是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性工作。
二、简述题
11.简述制度创新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主要途径。
【答案】我国政府改革的宏观价值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重塑政府,进而在现代国家的意义上构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变迁客观要求的职能确定、权力关系明确、自律和自控机制健全、公共政策灵通而有效、公共行政管理坚强有力的政府行政体制。这就意味着制度创新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创新与政府改革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政府改革与制度安排
①制度的形成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制度安排则是确定支配经济单位或社会单位之间可能的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行为过程。制度安排的主体或促动者,既可能是单个的法权人,也可能是法权团体,或者是政府公共权力主体。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既是既定制度的固定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