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974公共经济管理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祝下,市场并小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 外在创始型
【答案】外在创始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只是让政策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做最后的决定。
3. 外部效应
【答案】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
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5. 政策问题论证
【答案】政策问题论证是指在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围绕政策问题,通过科学于段、有针对性地证明该问题的性质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6.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山戴维·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7. 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通常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应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
8.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二、简答题
9. 比较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变化情况。
【答案】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我国政府职能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能重心的转变
现代市场和政府共同对经济运行起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事实。在市场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中,以市场为基点确定政府的职能,不仅是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成败的关键,也是政府职能深化发展的长远之道。
(2)职能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形成了计划、金融、财政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调控机制。国家计划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大幅度削减了指令性计划指标,强调计划指标少而精,总体上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
(3)职能关系的转变
转变涉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目的在于形成“国家调节
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通过进一步明晰政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政府将逐步退出社会经济的微观管理领域,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合理的权力界定。转变主要体现在:
①确定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并努力付诸实施。
②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入。
③政府各部门解除了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10.简述顾客导向之下的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
【答案】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的确不同于传统卜的公共组织管理,它意味着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决定施政目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公民所需的考虑,即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使公共资源的投人与执行政策的过程,均能达到顾客期望的结果。
(2)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以及民众评价的重视。
(3)从依法行政转变为“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即从消极的控制转变为积极的服务。
(4)管理理念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的认同。
(5)从对特定“功能”、“权威”及“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服务”、“顾客”以及成果的高度认同。
(6)责任由法规强制,转变为公务人员自主性的建立与队同。
(7)由一味地遵循法规、程序,转变为对问题彻底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从一条鞭式的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11.简述弹性化组织。
【答案】(1)弹性化组织的含义
弹性化组织,指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此去除中层管理者与扩大控制幅度以改善垂直的沟通,管理者的角色不再是指挥与控制,而是教导与树立榜样。弹性化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科层组织的弊端,实现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使组织有效地回应外在环境的变动和需求。弹性化的结构乃是一简单、高度分化的结构,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弹性化结构将促使组织成员跨越功能与事业单位的界限。
(2)弹性化组织的类型
①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需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其优点为:
a. 可容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集思广益,可以避免一个人决策的偏执或失误;
b. 彼此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不易营私舞弊;
c. 大家分工又合作,可减轻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d. 不受上级长官的过分干涉,有较多的自主和自由,符合民主精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