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974公共经济管理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益分析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①人们在分析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分配什么利益,向谁分配利益,谁获利益多,谁获利益少等。这些属于事实层面的分析。②利益分析离不开价值分析,在利益分析中必须渗透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为利益分析提供价值导向。③要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中寻找利益平衡,化解利益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分析,达到激励和约束多元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

2.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3. M. 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

【答案】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执行者(组织或人员)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和手段做相互调适的一个过程。他认为这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M. 麦克劳夫林的方法论较“纯科学”的行为主义政策执行理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是在对一个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说明问题的,即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途径,说明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者的相互调适对政策目标达成的影响。

4. 政策制定过程

【答案】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政策制定系统负担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5.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6.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7. 一般环境

【答案】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

8. 政策议程

【答案】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 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 ④持续议程。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9.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

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10.政策问题论证

【答案】政策问题论证是指在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围绕政策问题,通过科学于段、有针对性地证明该问题的性质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如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政策,其核心在于整合,即将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的战略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战略的实现。其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①强调战略规划的作用; ②依据战略规划设计并管理人事体系; ③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活动要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 ④将组织的人力资源视为实现组织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2)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所要实施的内容,它们之间通过组织的层级而相互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具体来说,公共部门在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活动主要包括:

①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是指公共部门如何看待它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对待和管理人力资源。

②人力资源政策。指以开发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和实践为目标的总体指导原则,这些计划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如薪酬、培训等。

③人力资源计划。它由人力资源政策决定的,对人力资源的活动起着协调作用,并保证人力资源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能朝着公共部门战略需求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公共部门中,无论是领导、管理或是实践,一旦人员的行为作用被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可能影响到员工行为的绩效。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活动必须和组织的战略需求紧密相连。

⑤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重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于所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讲,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保持一致性。这是因为这些活动过程影响到每一个人员的行为,如果他们之问不能保持一致性,就无法传递相同的信息,也就无法提供公共部门发展所需的环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致性要求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⑥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世界的竞争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增加,为了取得成功,公共部门必须参与全球性的竞争。

12.你是如何看待领导的权变理论的? 试分析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以及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

【答案】(1)领导的权变理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