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838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行政制度

【答案】公共行政制度是指政府对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制度。

财产可以分为两类:私有物品和公共物品。对于私有物品来说,它是可以进行分割的,其效益和成本可以归私人所有。公共物品是不可以分割的,其效益或者成本可以为他人所用或者分摊到别人身上,例如道路、国防、教育、安全、卫生、环境等。

具体地说,对于私人物品,人们可以首先界定它属于谁所有,然后允许其所有者自由交换它们。对于公共产品,不能从客观上界定其所有者,公共物品不能将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性质,人人往往采取由公民和社会组织之外的官僚组织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并对公民和社会组织强制性征收成本,这种制度就是公共行政制度。

2. 威尔逊

【答案】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他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的主要贡献在于:

①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认为行政学研究非常有必要。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要恢宏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当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行政学。

②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威尔逊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冶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定了万权分立的学说,提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基础之上,威尔逊进一步提出,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尽管威尔逊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3. 重塑政府

【答案】重塑政府是指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企业家精神对政府进行重新塑造的理论和实践。重塑政府的特点在于丢弃与传统公共行政紧密相连的一些陈规旧俗,彻底反思政府的运作,要求重新建立政府的一个新框架,一种政府的新思维,即一个新范例。重塑政府的价值取

向在于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造政府,在现存的公共事业机构内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机构。

4. 工资

【答案】工资是指国家分配给公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公务员法则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四部分,其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5. 条约权

【答案】条约权(批准条约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批准使国家对外条约生效的权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即国家对外条约——至少重要条约和法律所规定的条约及协定,需经议会批准方产生法律效力。西方国家议会的条约权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①对外缔结一切条约必须经议会同意和批准方能生效,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

②对外缔结条约中,只有其中某些重要的条约或法律规定的某些方面的条约和协定,才须经议会同意,如意大利、法国等。从各国议会的实践看,议会批准条约权的作用十分有限。

6. 制度创新

【答案】制度创新(制度发展)是指组织自身行为的变化和组织与其活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以及支配上述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过程。制度创新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诱致性因素的牵动或强制性因素的推动。前者指一群人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而产生的自发性变迁,后者主要指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

7. 突发事件

【答案】突发事件是指没有预计或者无法预计而发生的,造成了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的公共事件。在时效的意义上,突发事件是一种紧急状态,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生产或技术事故、传染性疾病、经济性恐慌、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和暴乱甚至叛乱等。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前期形态,即在突发事件没有或小能及时得到控制、制止的条件下,将转变成为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会不会发展成为公共危机,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高低。

8.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9.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实行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整个生存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平和多种福利的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形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普遍的制度选择; 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需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分配并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之上。其措施有:

①用累进税、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②实行社会安全网制度,用社会保险等方式保证公民的最低收入,使每一保险项目的受惠者广泛化;

③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尤其是给年轻人以平等的机会。

福利国家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在福利国家的政治理念中,国家的社会管理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的对内社会保护职能与国家的对外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满足社会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10.揭发机制

【答案】揭发机制是指对于那些具有道德良心和正义感,为坚持伦理标准而违背组织政策的组织成员的一种保护机制。揭发机制是对检举揭发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其实质是借山揭发政府重大弊端的公务员,促进公务人员检举机关内部弊端的动机与行为,进而促进公共利益。揭发机制的作用在于保护公务员个人良知伦理道德; 维护专业伦理,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组织变迁: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推动政府制定新的政策。

二、简述题

11.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责任的发展阶段

【答案】从大的发展阶段看,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基本形成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完备时期。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这时期的初期阶段,无论是政府的行政责任还是官员个人的行政责任都是有限的。国家至上论、主权无责论、国家无责论、国家正确论等理论任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稍后一些时期,当国家责任无可逃避,终于得以区里的时候,西方国家又出现了以“国家豁免说”为中心的国家免责论,即国家完全豁免说,实际上仍然强调国家无责。根据这一理论,“代表国王或以国王名义行事的机关或官吏,即使产生侵权的后果,也不可能在法院里被起诉。只有在某种行政行为触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时,受害人才可以通过请愿,取得国王的许可命令,向行政机关提出赔偿损失的额要求。但受害人仍不能控告国家或要求国家负责赔偿”。尽管如此,“国家有责”的原则毕竟已经确立,这就为全面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