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所)628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强制性权力
【答案】强制性权力是指行政主体可以依赖权力集中的势能,利用物理的力量进行制裁或威胁,强迫行政客体服从就范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这种权力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体罚、鞭答等手段的运用。现代社会则以科层的强制势能为主,暴力通常只是一种后盾。行政客体对于强制性权力的服从是因为他们惧怕惩罚。
2. 财富原理
【答案】财富原理是指用以论证私有财产和理性的一种关于人的自然权利的假说,认为人归人的本体所有,财产归人所有,因此私有财产是合乎人性、合乎理论、合乎自然的,因而是小可剥夺的。财富原理是由洛克提出的,其前提假设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基本财产就是他本人,对他本人,他拥有充分的和完全的主权。由此推论人的身体具有劳动力,劳动力可以创造财富,由于创造财富的身体归私人所拥有。所以由身体所创造的财富一也自然归私人拥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沦认为,雇佣劳动所产生的产品也是雇主的财产。
3. 转移性支出
【答案】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无偿地、单方面的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所形成的支出,如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这类支出的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直接影响社会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4. 效益
【答案】效益,又称效能,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偏重活动的品质层面。在行政管理研究中,效益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产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指政府部门产出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影响的程度,其中包括公民或顾客的满意度。行政管理的绩效不仅体现在时效、速度、理想的产出投入比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价值和功效的统一。
5. 欧洲模式
【答案】欧洲模式是指20世纪末英国布莱尔政府针对西方传统的左右政治模式提出的一种主张左右平衡,回归社会民主的中间路线主张和施政纲领,又称英国模式。其基本点是主张私有化、
市场化,减少国家干预,减少社会福利等。“第三条道路”是“欧洲模式”的理念价值和政策主张,而“欧洲模式”则是“第三条道路”的政策实践形式。作为一种新的选择,“第三条道路”强调经济行为中的人的价值,强调经济增长中的社会公平。换言之,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是“欧洲模式”的价值基点。欧洲模式的推行使英国经济在欧盟整体当中独树一帜,保持了比较长期的发展。
6. 政策过程模型
【答案】政策过程模型是指从政策执行过程中牵涉的重大因素分析政策执行的模型。这一政策模型是1973年由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的,也是最早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是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理想表现方式,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合理性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等内容; 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和个体,包括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 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包括执行机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和信心; 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参见图:
7. 确认事实权
【答案】确认事实权是指追究行政责任时,行政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确定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无误的权利。事实清楚是责难和处分的前提,事实不清楚就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确认事实是保持行政责任顺利实施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和追究行为主体都有确认事实的权利,事实既包括特定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也包括所处环境的客观原因,即动机与事实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认定事实都是实现行政责任所包含的制裁机制的首要条件,构成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重要依据。
8.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决策理论模型是指将决策过程视为利益集团的精英代表与政府的统治精英共同商讨制定政策的分析模型。这一理论模型认为社会实际上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利益集团也是通过少数精英代表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 与政府中的统治精英一道共同制定重人决策,并由行政官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 精英才是真正的决策制定者,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公共政策反映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
9. 博弈模型
【答案】博弈模型是指将博弈论运用到政策执行的研究中,对政策执行进行系统阐述的模型。博弈模型由美国学者尤金·巴达奇提出。博弈模型将政策执行看作相关决策主体之间的一种博弈,这一博弈是由政策执行的相关人(包括政策执行者和受到政策影响的人)基于利益的考虑,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调动各自的资源,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一种博弈结果的过程。
10.公共行政行动理论
【答案】公共行政行动理论是以现象学、符号互动论、释义社会学、批判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公共行政的传统理性模式并强调公共行政人员的主体性的理论范式。该理论以美国学者米切尔·哈蒙为代表,以哈蒙的《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和哈蒙与理查德·梅尔合著的《公共行政的组织理论》等著作为主要的学术标志。行动理论假定人性是积极的,并具有明确的社会性。因此,应当通过启发人性加强组织内的沟通、理解,促成相互支持,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行动理论还主张加强个体成员之间、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直接的接触,通过面对面主观意愿的表达,实现有效的互动,进而达成共识,借此实现公平与正义。
二、简述题
1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的特点。
【答案】从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重视立法转向重视行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执掌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经济利益需求和政治任务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在节奏、广度和内容上的巨大变化以及公众价值标准的改变。在快速发展变化且极具不稳定性的未来社会条件下,与议会和法院相比较,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将继续是最有效的、最及时的国家管理形式。
(2)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了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行政权是在受到诸种法和法的传统的限制,并在社会公众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对法的普遍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行政权力扩展的适用范围多以特定或具体事项的变化为对象,通常不涉及立国根本。
(3)对行政权力扩展的制约。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只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