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环境教育,基础教育,物理环境

  摘要

  人类文明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人类得以创造和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到了自然界对人类无节制行为的严厉报复。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性问题。人们也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国家必须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的保护越来受到重视,而进行环境教育就是提高民众环境意识、培养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国家整体国民素质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进行环境教育,是普及公民具有基本的环境素质的必经之路。 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对物理教育理论和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详细研究,阐述利用物理学科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国家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结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初中物理教学的调查了解,提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环境教育的投入以及综合物理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物理教学考察的同时对环境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历史现状等的研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义。 第二部分: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新课程改革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方面论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进行的是物理知识的传授,在各教学环节中还始终贯穿着探索和认知世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发现解决物理环境问题时,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思维优势和能力优势。分析了初中物理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第三部分: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体系,探讨如何在考察物理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所进行的环境教育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提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第五部分:通过物理课堂、物理实验课、活动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本课题的教改实践是在西安市第24中学2002级4、5班进行的。通过4个多月的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同时活跃和丰富了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 2.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实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第六部分:对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由于环境问题有很大的地域性,本课题仅对城市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行了研究,在进行教改实践时,结合的是城市中出现的典型环境问题,对农村初级中学的情况没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