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比较文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如果社会要达到性的平等,或者社会性别公正,那么它必须给妇女提供同样的___和___以及与男人们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

【答案】政治权利; 经济机会

【解析】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穆勒和泰勒认为,如果社会要达到性的平等,或者社会性别公正,那么它必须给妇女提供同样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机会以及男人们乐于享有的、同样的受教育机会。

2. 根据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分类,女性主义有哪些思潮流派? 试举出其中五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解析】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在其代表作《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中将女性主义的思潮流派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全球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

3.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___、___、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答案】跨语言、跨文化、

【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二、简答题

4. 类型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1)社会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依次演进的,这种规律是普遍有效的,而文学作为一定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必然有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因此也必然地按一定的规律演进。

(2)文学现象之间的历史类型学的类似特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心理内容中,表现在主题和情节中,艺术形象和情境中,体裁结构和艺术风格的特点中。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哪些流派和特征?

【答案】(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②以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③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为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④英国的威廉斯、伊格尔顿和美国的杰姆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导人哈贝马斯等人是20世纪最后20年乃至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

从比较的视域观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更多的是表示这一思潮有别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模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特征。“西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将批判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国家政党方面转移到哲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一些传统,始终关注艺术、审美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坚持对艺术和审美做社会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也始终坚持结合美学批判与社会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毫不妥协的批判,坚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

6. 论述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异同之处。

【答案】(1)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相同之处

①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

二者都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以形象抒发情感或揭示义理,对于文学的艺术而言,便是借助语言塑造形象来达到这一目的。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而情感与义理却具有共通性、无限性、普遍性或必然性。艺术形象便是将具体与普遍融为一体的“具体的普遍性”。

②西方的“表现”与中国古代的“意境”很相似

在克罗齐艺术即表现的命题里,“表现”尚未抵达“概念”,因而是对于情感世界的整体直观,可以说,艺术作品恰恰是因为尚未抵达概念而实现了在艺术领域对概念体系的超越,这一点,宋人严羽表述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意境”所蕴含的其实就是“一”与“万”、有限与无限的有机互动关系,即其仍然未曾僧越“具体的普遍性”之艺术本性。

(2)中西诗学在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不同之处

中西诗学关于艺术本质方面的不同主要是二者持不同的研究观点,具体表现为:

亚里士多德申言诗的功用在于通过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使他们得到净化、陶冶、宣泄,其中,道德教海与政治教化的内涵并未得到特别的重视。而中国的自孔子以来就提倡“诗教”观,特变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道德教诲与政治教化的内涵。

7. 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哪些比较文学的意识?

【答案】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的比较文学意识主要有:

(1)甲一在古罗马时期,由于古罗马文学(古拉丁语)有意借鉴和模仿古希腊文学(古希腊语),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占罗马作家或理论家自然经常比较两个时代、民族和语言等在文学上的异同。

(2)进入中世纪以后,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和共同的语言(拉丁语),欧洲各民族几乎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 中世纪后期,随着神权体系的松动、尘世兴趣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受到重视。

(3)到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遍及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用“人文主义”把欧洲的知识阶层和作家联合起来,他们一方面积极吸收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精华,一方面试图挖掘和“复兴”古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4)18世纪兴盛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使欧洲各民族之问的接触更加活跃。当时,法国是思想文化的中心,各国纷纷向法国学习,英国和德国也因其优秀的思想文化成就开始受到法国人的瞩目。欧洲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学的超国界说和“文艺的共和国”的观念随之出现。

(5)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当时,伏尔泰接触到经马若瑟删节并译成法文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把它跟欧洲的同类剧作进行了比较,并改编和创作了《中国孤儿》一剧,影响很大。

(6)在稍后于伏尔泰时代的德国,比较文学的意识也开始萌生,莱辛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虽然莱辛尚不具备比较文学的自觉的学科意识,但他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总之,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民族交流频繁,比较的意识己经萌芽,零散的比较批评或研究也时有发生,但总的看来,它们经常仅仅出于一种好奇或一种品评高下的爱好。比较文学的诞生还有待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8. 什么是本土主义?

【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9. 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答案】(1)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

①文化接触

文化接触即是两种或几种文化的碰撞及相遇。文化的相遇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