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41外国文学之比较文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比较视域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的。
【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主要依靠三个文化过滤机制:
(1)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
①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就在于后者彻底否定人类以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观念与中国现代作家既有的心理图式的冲突。中国现代作家反对的传统一般限定在思想、制度、习俗、道德等社会政治方面,而在审美心理上,他们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潜在制约。
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往往将人的理想归宿指向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思想,但是中国一直匿乏对超验世界和终极价值的向往和追求的宗教精神传统,因此西方的这种宗教心理一直未能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完全认同。
(2)时代的文化审美需求
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表现为使文学日渐疏离社会的非社会化进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则表现为使文学日益与社会接近的趋向。
②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那一天起,种种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就一直挤压在中国现代作家面前,使他们不可能像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那样,将个人本位的观念张扬到极致,使个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而对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灾难漠不关心。
(3)浪漫主义精神
①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承继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的一些特性,正是在它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和超越中获得的。
②在中国,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是很难割分的,因为中国现代主义作家往往兼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倾向。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者这里,浪漫主义不仅不是与现代主义水火不相容的,而且往往成为了他们筛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过滤器。
2. 类型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1)社会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依次演进的,这种规律是普遍有效的,而文学作为一定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必然有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因此也必然地按一定的规律演进。
(2)文学现象之间的历史类型学的类似特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心理内容中,表现在主题和情节中,艺术形象和情境中,体裁结构和艺术风格的特点中。
3. 20世纪90年代的译介学从哪些学科吸取了理论营养?
【答案】(1)译介学从“分层系统理论”、“目的论”、“后结构主义”、“女性批评”等吸收营养,丰富了自身理论内涵。
(2)从语言学分支学科,如语用学、批评语篇分析及计算机语料库等,引入语言学思想和分析工具。
(3)文学理论及文化研究借助后殖民理论及全球化概念,进一步拓宽了译介学的研究视野和范围。
4. 什么是文化研究的“文化”概念,为什么它导致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答案】(1)文化研究即是研究文化
“文化”在文化研究中以两种主要的相互交叉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文化的聚焦点是象征性再现、文本、修辞、话语。另一方面,文化概念实际上包含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即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观实际上是一个逐渐演变的结果:
①在文化研究的传统中,文化既被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一囊括观念、态度、语言、实践、制度和权力结构,又包括一系列文化实践一一艺术形式、文本、经典、大众商品等。
②文化研究信奉文化乃是再现的观念,对女性、同性恋者、“土著”民族、少数族裔、下层阶级和身份集团的“再现”使文化研究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创造再现空间的一个学科场所。
(2)文化研究越来越对精英文学研究意味着挑战的原因
①文化研究考察大众文化并非在于要揭露其道德上的腐朽、美学上的贫乏、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化。归根结底,文化研究不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批评,而是重在完成其政治使命,即揭开大众文化形式和实践中意识形态的机制。大众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参与姿态,所以文化研究对之的分析重点并小落脚在美学或人文方面。
②“文化”之于文化研究不仅是体现社会生活方式的载体,更意味着一种政治性; 而大众性则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必然焦点和追求,它当然是反精英的。故而,文化研究的视野里自然就没有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低俗与高雅之分,它不会立足于精英主义立场格外垂青于高雅文学,也不会对大众文化持居高临下的贬损态度。
二、论述题
5. 简述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差异。
【答案】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两者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研究方向不同
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也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 另一
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溶于作家的创造中,因此不着痕迹。是研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同源性。
而平行研究,就是讲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作品)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意的结论。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关系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
(2)研究范围不同
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个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例如,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对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等。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平行研究有这样两个方面和影响研究不同。第一,由于尚未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因此,它就从像影响研究那样考稽事实,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从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最终导出结论; 第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比较下来,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这样看来,平行研究的相对于影响研究的范围就大得多,因为它要求一“事实联系”和实际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前提,但有事实联系和实际影响的作家、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平行研究的范围无论如何要比影响研究大得多。
(3)研究对象不同
影响研究就是研究一部作品的影响,及其发生的作用,消融于别地作品中。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外民族的渊源,借鉴、引用、模仿、改编等等都可以。
平行研究的研究对象要大得多,研究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思想史,文学与宗教等其他学科的科技比较,这就是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而影响研究并没有跨学科。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地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自然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
(4)研究方法不同
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不同,它强调的不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是文学影响赖以传播的媒介,它强调的不是作家、作品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而是作品的内在的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因此,它不能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是采用哲学民族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即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同和差异的比较或对比,寻找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它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理论价值和意义。
(5)研究的真实性不同
影响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从事实出发,往往要从事实的讨论开始,进而研究作家、作品之间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导出客观、准确的结论。而平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