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语文鲁迅小说教学新探

关键词:鲁迅 鲁迅小说 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


摘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意义。我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承传了中学语文一贯对鲁迅作品的重视。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对鲁迅小说做整体思考,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孤立教学、思想主题分析理解僵化以及学生疏离排斥等现状,探讨其原因,以解释学、文艺学为理论依据,对鲁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提出新探。
全文主体共分为四部分:
一、对鲁迅和鲁迅小说的整体认识
1、对鲁迅的认识
教师往往因个人陋见暗示学生不断疏离鲁迅。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应该加深对鲁迅的认识。鲁迅强调要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人”的意识。他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勘探者,是现代思想的建筑师,是 “民族魂”。
2、对鲁迅小说的认识
鲁迅小说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是一大变革,《呐喊》与《彷徨》在思想、艺术方面称得上是现代文学奠基之作,包蕴着丰富的现代性内涵。
二、中学语文鲁迅小说教学之现状
1、教师教学孤立、矛盾
① “孤立此在教学”。教师缺乏对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小说的整体观照,教学极少彼此联系讲授。
② “孤立当下教学”。教师对教材选编的鲁迅小说很少有时代考察意识,没有对比评价认识。
③ “孤立书本教学”。教师往往死搬教参,用抽象僵化的政治观念来机械分析鲁迅作品的思想主题,教学实践与鲁迅小说研究成果脱节。
④ 孤立教学现状同时也造成多种教学矛盾。
2、学生学习疏离、排斥
① 中学生受年龄认识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不懂鲁迅。
② 媒体舆论误导,学生甚至不喜欢鲁迅。
③ 学生爱看电视,受到电子化吸引影响。
④ 教师照本宣科教,学生感到缺乏当代现实指导意义。
3、以上问题存在原因之分析
① 社会影响主要在电子化和大众文化方面。
② 教学研究和教师文化积累不够。
三、鲁迅小说思想新探
1、总体性认识
鲁迅关注人的精神,为毁坏“铁屋子”而“呐喊”。 通过文艺改造国民精神,进行思想启蒙医愚 “立人”。
2、《狂人日记》与其他小说的关系
《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的揭露是全方位的,以其为统领整体反封建,其他小说从各个侧面来向封建传统进攻。
3、几个重点小说作品主题思想之探讨
四、鲁迅小说艺术思考
1、艺术形象塑造
① 画眼睛
② 白描
③ 语言传神凝练
2、美学范畴(悲剧、喜剧)
3、叙事模式
① “看/被看”模式
② “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