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数困生问题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是所有的数学教师和所有的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是涉及到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对数困生问题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山东泰安师专杜玉祥领导的课题组所做的935实验。他采用分类、分块的办法,从不同的方面对数困生展开了研究,涉及到数困生的人格特征、性格特征、数困生的类型、及转化的措施等等。笔者所处的学校数困生问题更是十分尖锐,因此,笔者想在杜玉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区第三中学的数困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课后做一些尝试,以提高数困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培养数困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有人认为就是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它包括好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数学思维的过程、方法等等。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长期的观察发现数困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表现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中存在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缺少基本的解题套路,不会分析题,没有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在课堂上、课后设计一些具体的方法,目的是让数困生被迫地去思考、去分析,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模仿、去观察、去发现,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有:
1课堂上①创设合适的氛围
②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③进行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
④肯定每一位学生
2课后①坚持每天写数学日记
②结对子,以好代差
本研究是以长安区第三中学的八年级八班的30名数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八年级九班的30名数困生作为对比对象。对象的选取是通过平均成绩来筛选的。实验前,通过对原数学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调查、访谈,以七年级一学年的成绩作为参考依据,选取了两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这两组学生水平相当。通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这两组学生在平均成绩上已经有所差别,进行了T检验之后,发现差异比较明显。因此说明,在课堂上进行的这一系列做法是可行的、切实的。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数困生是可以转化的。笔者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一些措施,对提高数困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坚强的意志,学习中正确的习惯,要树立信心。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实践研究,摸索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为我们防差、治差工作提供了一个参考。
由于我们的研究是摸索性的,数学思维障碍比较模糊,还有待于我们后继研究。另外,数困生大多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形成的?在形成时间、形成原因上有没有共性?如何提高数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都是我以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数学思维 数困生 认知结构 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