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二十一世纪需要“情智双全”的一代新人,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智商(IQ)轻情商(EQ)、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很难适应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所以,在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守住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目的:结合新课改的精神、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课堂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与人格养成结合起来,既改变了以往课堂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选择。
内容概述:本研究主要内容分四大部分。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情感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中关注的焦点”、“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格情感 ”、“ 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进了能力,浸染了气质”、“ 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五方面分析说明。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一方面从语文“教育具有广博性、积淀性、时代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育作用的长效性”等五点阐述语文教育的情感优势对学生人格培养有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指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语文教学为情感渗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而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浅析了“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读中有悟,体验情感”、“ 寻觅美点 涵养品格”、“ 开展活动 促进发展”、“ 体验情感 塑造心灵”、“ 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增强感受”、“ 优化作文训练,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等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四、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促进人格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我特别从“教师的心理特质”、“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 课堂形式与教学模式”等三方面阐述了情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结论: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作品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