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针对过去学生学习时所处的机械、被动的局面,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在教学中极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认为: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它不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能力,更应被视作一种学习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求教,努力进取,自觉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本文从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在对“自主学习”概念进行了一般界定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研究方向——自主学习理念,阐述了自主学习理念的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它形成的内、外因素,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综述了“自主学习”的历史渊源与现状,提出了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措施。最后,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做了进一步的反思。
本文认为,要使学生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使命。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本文提出如下实施策略及措施:
第一,重构几个重要观念——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前提。首先,构建“新教师观” ;其次,构建“新课堂观”;再次,构建“新学校观”。
第二,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基本步骤。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其次,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再次,指导学生掌握几种重要的自主学习策略;最后,构建自主学习评估体系。
第三,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必须将课改精神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将自主学习理念有效贯彻于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历史学习中,本文举出了在几种不同学习方式下的课堂实施措施及案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