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703新闻理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

【答案】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往活动,交往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观念和情感,是一种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这里的人不单是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团体,这里的“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精神产物。代表性的传播定义有郭庆光的观点:“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他指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2. 新闻本源

【答案】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主要有事实论和信息论两种解释。事实论,认为客观存在的一定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信息论,认为传播形态的新闻,其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新闻不过是以新闻方式对一定事实信息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事实论与信息论是统一的; 事实论是更根本的解释。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于新闻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信息论解释则具有更直接的意义,而且信息论解释更能说明新闻由本源态向传播态转化的内在机制。综合来看,新闻的本源态可以归结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 新闻媒介的共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共性,是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这些共性主要包括:①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②新闻媒介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a. 新闻媒体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b. 新闻媒体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c. 新闻媒体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d. 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非定向传播,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的定向传播。③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要求媒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公众的公共利益为优先目标,即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有以下要求:a. 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众私人利益不受传媒侵犯,这主要是公众的隐私权以及对青少年的保护,不伤害社会公德,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b. 满足公民的知情权。c. 普遍服务原则,即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应该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