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财政学(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运用“拉弗曲线”说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下面以图来说明。

图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税率从原点开始,然后逐级增加至B 点时为100%; 税收收入从原点向上计算,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 状态(抛物线形),当税率逐级提高时,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税率提高至OC 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 税率一旦超过OC , 税收收入反而呈减少趋势,当税率上升到OB (100%)时,税收收入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而降为零。供给学派把“CAB" 区域,即图中的阴影部分,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越提高,税收收入越减少。

图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 点和E 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 点的税收负担很轻。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 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案】(1)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该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的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储蓄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

(2)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价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主要反对意见有:

①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②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檐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行国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

③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低的,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筹资,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过国债利率,而政府发行国债而不增税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金,自然愿意增加投资。

④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的顶见能力和充分信息,实际上,未来的税负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个人而言,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公债的本息要向此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

⑤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实际上,大多数税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因而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 等等。

3. 简述国债的功能。

【答案】国债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这是因为:

①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②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对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不能绝对化,因为:

①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

②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①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可能就具有生产性。因为,财政赤字通常是由资本预算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性支出超支造成的。

(3)调节经济

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 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4. 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答案】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财政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不在于罗列或说明财政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工作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反过来又对财政工作起理论指导作用。概括财政职能的意义,就在于使广大财政工作者从繁杂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从本职工作出发,总揽全局,摆正财政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应有的作用。

(2)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同样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需要明确以下三点:

①从总的方面说,政府与市场的某些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如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是两者共同的基本职能,只是由于两者的运行机制不同,在实现同一职能中的适用领域、作用方式、经济效应方面就有所不同。

②市场失灵才存在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样政府也存在失效和缺陷,财政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不仅无助于弥补市场失灵,甚至会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率损失。

③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各自的最适领域和最佳结合方式,最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结合。

(3)经济学在研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业、家庭和对外四个部门,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