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有待完善的方面。
【答案】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有:
①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
我国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两个场内市场。在交易所市场内,参与者包括除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外的所有金融类、非金融类机构和城乡居民,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交易所采用自动撮合、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同时采用净价结算方式,为债券交易提供担保,投资者不必承担结算风险,也适用于小额交易。交易所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相联系,起着股市资金蓄水池和集散地的作用。目前的交易所国债市场是积极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的渠道,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
②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系统是由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两部分构成,前者为前台部门,负责办理债券交易的清算,后者为后台部门,负责办理债券的托管和结算。从交易模式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无形市场、个别询价、个别清算的场外交易方式。
③柜台交易市场
柜台交易市场,是通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网点向居民或企业发行凭证式国债。这种发行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为广大居民个体投资者认购国债提供便利条件。但是,政府规定凭证式国债不能流通,可以提前兑付,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凭证式国债提前兑付需由承销机构垫付资金,财政部只在国债到期时才将本息款项拨付给承销机构,因此提前兑付的风险一直由负责承销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部门承担。
(2)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的基本思路
①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促进银行间市场交易与交易所市场的连接。
②完善国债管理制度。
③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④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
⑤加快银行间市场的资信评级制度建设,帮助交易者控制信用风险。
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国债新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
⑦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
2. 简析税收、收费和公债三种政府收入形式的特点。
【答案】(1)税收
税收是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是政府部门取得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税收的“三性”,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①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②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这种无偿性,同国家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是不同的。
③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收费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有关公共部门中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管理服务或者事业服务时,向作为管理对象或服务对象的消费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包括行政管理收费、事业服务型收费和专项收费。
政府收费具有以下特点:
①收费主体的分散性。
②收费机制的有偿性。
③收费定价的垄断性(定价主体垄断)。
④资金使用上的特殊性,即收得的款项一定要用来补偿服务费用或完善服务设施。
(3)公债
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
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显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
②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
③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 ④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免税待遇。
3.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
【答案】(1)这里学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
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2)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其中主要是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3)我国明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仍处于体制转换过程中,因而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4. 简述流转课税的特征。
【答案】流转课税又称商品课税,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它的经济前提是商品经济,其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或业务收入额。属于流转课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税类。
同其他税类比较而言,流转课税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特征:
(1)课征普遍,流转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具普遍性的税类。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商品流转额是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交通运输、由肠政通信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由于流转课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
(3)实行比例税率,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适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4)计征简便,流转课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商品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又是实行比例税率,所以计税征税都十分简便。
5. 试述我国财政在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中的职责和投入范围,我国是否可以开征社会保险税。
【答案】(1)我国财政在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中的职责和投入范围
《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的职责和投入。按《社会保险法》规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同此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在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的体制下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