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

【答案】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解释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针对生活贫困的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其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其功能组合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民,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由卫生部门向需要者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提供; 补充医疗保险实质上是一种用人单位福利,旨在谋取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条件和待遇; 职工医疗互助具有职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性质,一般由用人单位的工会加以组织和推进。

(2)医疗救助与医疗福利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或遭遇灾难性的重症及突发事故的人群:而医疗福利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其涉及的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全民。

②从保障水平来看

医疗救助从属于社会救助体系,因而其保障水平较低,仅提供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救助; 而医疗福利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补充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三个项目,为城市职工及居民提供更全面及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③从资金来源来看

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社会捐赠,属于非缴费性项目; 而医疗福利中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来自于企业,职工医疗互助实质是一种员工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活动。

2. 公积金

【答案】公积金是指与福利国家模式下和传统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有着巨大区别的另一种社会保障基金,它产生于新加坡等国家创造的公积金制度。公积金有以下四个特色:

①以雇主与雇员自己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强制雇主与雇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并按照规定缴纳;

②政府在收缴公积金过程中只充当一般监督角色,而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公积金;

③公积金的征缴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即雇主与雇员缴纳的公积金全部存入受保人的个人账户,

逐年积累下来,到受保人退休时再行给付并用于养老等方面的开支;

④无互济性,即受保人之间、雇主之间、政府与国民之间缺乏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互济性,每个劳动者均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并适用于本人。公积金的用途可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开支等。

3. 互助组织

【答案】互助组织是指多种多样的群众自发、自愿建立起来互助合作的组织。组织成员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按规定缴费的方式聚集资金,以使参加者在遭遇各种风险处于危难时得到救助。互助组织产生于17世纪末,是产业工人为抵御劳动风险而创立的互助互济基金会组织,它聚集会员的力量,组织会员之间的扶危济困。这种以抵御劳动风险为目的的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为后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础。

4. 社会保险私有化

【答案】社会保险私有化是指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来自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使社会保险制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以智利、阿根廷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放弃了西欧国家那种“福利国家”模式,政府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全部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不再承担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或者通过给职工提供税收优惠或更高的投资收益的选择让职工主动建立个人帐户从而逐步减少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社会保险私有化。

5. “金保工程”

【答案】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 “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 “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劳动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 “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各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6.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答案】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的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部分的完全积累同时并存。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实现社会互济,计发时实现结构性组合。由于此模式在中国实践时间不长,其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尤其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运行规则与监管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7.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8. 第三次分配

【答案】第三次分配是指慈善事业机制,是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而言的,其是在道德力量作用之下的收入分配,与个人的信念、社会责任心或对某种事业的感情有关,基本上不涉及政府的调节行为,也与政府的强制无关。在现阶段,社会上可能只有少数人自愿转移出一部分收入,从而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道德力量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是会逐渐地(尽管是缓慢地)增大的,因此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

二、简答题

9. 比较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

【答案】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是为了解决军人配偶随军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及关系衔接问题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而丧失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险项目。

(1)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相同点

①目的相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目的都是保障被保险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②强调个人责任,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以参加失望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为前提; 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也需要个人缴纳保险金。

(2)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企业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不同点

①保障对象小同。失业保险是针对普通劳动者,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随军配偶。

②保险内容不同。失业保险的内容有生活补助和就业指导等,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可享受相应的基本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补贴待遇。

③资金来源不同。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的缴费,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保险所需资金是由国家和个人负担。、

④管理机制不同。失业保险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保险是由军队政治与后勤机关、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