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社会转型时期妇联组织的角色转换和职能创新

关键词:社会转型/妇联组织/角色转换/职能创新

  摘要

长期以来,妇联作为中国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最完整组织机构、最大影响力的妇女组织,在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争取男女平等、实现妇女解放与发展做出了杰出功绩。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带来妇女群体的社会阶层、群体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多元化,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联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变革压力。本文在对妇联组织角色和职能的历史沿革进行详细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妇联组织政治角色和利益代表角色双重角色的冲突以及妇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从角色冲突方面看,妇联组织的政治角色要求她在社会变迁中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系统的整合、维护职能,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而其利益代表角色则要求她能够真正代表妇女群众的利益,并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妇联组织始终处在这两种重角色之间的张力之中,承受着来自党组织和广大妇女两个方面的压力。从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方面看,妇联组织在组织体系上的纵向控制机制弱化和横向联合机制乏力,在组织运作上的开放意识不足和竞争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妇联组织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基层民主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推动妇联组织在基层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中与时俱进。同时,妇联组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妇联组织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而机构改革又使妇联组织、特别是基层妇联组织机构萎缩,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工作难度加大;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要求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组织妇女、服务妇女的作用,而其组织网络和工作领域的拓展明显滞后;妇女问题的凸现和妇女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利益的代言人,为妇女群众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民间妇女组织,对妇联组织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形成了挑战。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妇联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妇联组织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分析,提出了妇联组织角色转换和职能创新的思路。在组织角色的重新定位方面,提出要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资源开发等方面对政治角色进行适应性变革,突出强调妇联组织的利益代表角色,回归妇联存在和发展的本位——“以妇女为本”。在组织职能方面,提出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本职能,坚持政治职能,拓展管理职能;适应非公有经济发展,参与决策、立法、监督,以党建带妇建,协调好与工会的关系;适应民间妇女组织的兴起,完善组织结构,引入协作理念,发挥“联”字优势,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妇联组织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