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国际商务综合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重读“管理聚焦”专栏中ING 集团国际扩张的案例,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ING 集团把重点放在进入美国市场,而不是进入诸如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上?

(2)对ING 进入美国市场的时机作何种解释?

(3)ING 通过并购,而非从头开始来进入美国的保险和投资银行市场。你认为公司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进入模式?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4)你认为为什么ING 选择在美国从头开始开展它的互联网银行——ING 直销公司?

【答案】(1)一个国家作为潜在市场对于国际企业的吸引力有赖于在那个国家从事经营活动时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平衡。ING 发现美国市场有很多吸引人之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市场,所以任何一家渴望成为全球竞争者的公司都必须在那里占据重要的位置。放松管制使ING 的跨业销售金融服务产品的战略在美国变得可行。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负责管理自己的退休生活,而非依赖传统的养老金,因此,美国的个人投资业务正在蓬勃兴起,这也提高了ING 对美国金融服务企业的兴趣。此外,近年来,美国的保险公司以相对低的市盈率出售。在美国建立一个强大的形象还给它带来地理多元化的好处,使得ING 可以用世界其他地区的收入补偿某一地区的收入或利润的短缺。

(2)ING 在1997年并购了艾奥瓦州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开始了它在美国的扩张。1997年,当时世界贸易组织与它的成员国之间达成一项协议,有效地去除了金融服务业跨国界投资的壁垒。ING 有效地抓住了这一时机,在其他外国企业之前进入了美国,并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来抢先阻止竞争对手和赢得需求。

(3)保险和银行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具风险的行业,而从头开始来进入美国的保险和投资银行市场相对于并购来说更缓慢,而且更具风险。

并购有三个主要的优点:①便于实施。通过并购一家现有的企业,跨国企业很快就可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形象。②通过并购来抢占市场先机。在快速全球化的市场中,抢占市场先机尤其必要。③并购的风险要比新创企业更小。当企业在海外市场并购时,它获得的不仅是一系列有形资产,而且还获得了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样的知识能降低由于忽略国家文化而导致犯错误的风险。

并购的缺点有以下四个:①为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支付过高的价格。②与被并购企业之间产生文化碰撞。③想通过整合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运营来实现协同效应的企图经常遇到障碍,其过程要比预想的长得多。④并购之前需要严密的审查。

(4)美国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市场,因此ING 互联网银行面对的市场是巨大的;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负责管理自己的退休生活,这就对互联网银行产生了需求;最后,美国的

互联网技术很成熟,为ING 发展它的互联网银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2.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试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产品生命周期是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1)导入期

导入期是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创新国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研宂开发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并投入本国市场。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和人力资本,产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且由于生产技术不稳定、产量低,所以成本很高。生产主要集中在创新国,因为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创新企业通过对新产品技术工艺的垄断地位即可在国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偶尔的少量需求,创新企业通过出口即可满足,因此这一阶段无须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2)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随着新产品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价值已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认识,国外需求强劲;需求价格弹性増大,企业开始关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和方法已成熟并扩散到国外,研发的重要性下降,产品由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国向次发达国家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国当地企业开始仿制生产,而进口国为了保护新成长的幼稚产业开始实施进口壁垒限制创新国产品输入,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国的对外出口能力。因此,创新国企业开始到次发达国家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直接在当地从事生产与销售,以降低生产成本、冲破市场壁垒,占领当地市场。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定型化阶段。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产品和生产达到了完全标准化,研发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降低,资本与非技术型熟练劳动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创新国已完全失去垄断优势。于是,创新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国家,离岸生产并返销母国市场和次发达国家市场。最后当该技术不再有利可图时,创新国企业将其通过许可方式转让。

(4)衰退期

模仿国开始向创新国出口,创新国逐步退出生产,成为净进口国。由于这种创新产品在创新国已完全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创新国已着手研究开发新的产品。

3. 在国际会计中涉及到跨国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假设1家美国公司于某年年初投资1800万日元用于在日本设立一家子公司,该子公司分别在年初和年中购买了各900万日元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假设年初和年中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分别是1美元=100日元和1美元=80日元。年终时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局部)包含以下内容,此时汇率为1美元=90日元。

年终在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时,分别根据现行汇率法和时限法对上述子公司会计表格进行

调整,调整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说明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

【答案】(1)①现行汇率法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编制会计报表的期末汇率折算,但

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投入资本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所以:固定资产900/90=10,存货900/90=10, 所有者权益1800/100=18。

②时限法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负债采用历史汇率;以现行市价计量的资产、负债则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汇率应与各项目的计量方法一致。所以固定资产、存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均按历史汇率计算,所以:固定资产900/100=9,存货900/80=11.25,所有者权益1800/100=18。

调整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2)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 ①现行汇率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且遭受汇率风险的程度相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次,现行汇率法把子公司当作独立自主经营的海外实体,对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子公司所在国的效用来计量,因而体现的是实体理论,与编制合并报表时广泛采用的母公司理论相违背。

②时限法的缺点在于,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跨国公司的合并利润更加多变,从而影响了跨国公司上市股票的价格。

4. 你认为基金组织对经受货币危机的发展中国家开出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削减政府支出的标准药方是否总是恰当的?基金组织会怎样改变方法?这对国际商务有什么影响?

【答案】(1)基金组织对经受货币危机的发展中国家开出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削减政府支出的标准药方并不总是恰当的,这张药方并不适合那些并没有经受政府过度支出和通货膨胀、而是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出现私人部门债务危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