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大学国际商务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倘若给出有关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政策的理由,企业应采取哪种贸易政策对政府施加压力? .

Given the arguments relating to the new trade theory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what kind of trade policy should business be pressuring government to adopt?

【答案】(1)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产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2)新贸易理论有两个重要的观点:①贸易可以通过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增加消费品的种类,降低这些商品的平均成本;②一些应该达到规模经济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占世界总需求的比重较大,这样全球市场就只能容纳数量很少的企业了。

(3)因此,在这些理由下,企业应该游说和督促政府关注于未来重要的技术并采用补贴来支持那些使技术商业化的发展工作,直到国内公司达到规模经济或者在世界市场上建立了第一进入者优势。政府如果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克服外国竞争者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并在世界市场上成为有力的竞争者,那么本国的福利将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保护与鼓励出口补贴要相结合。

2. 企业如何策略性地利用对等贸易手段,把它作为获得出口收入的营销武器?同时产生的风险有哪些?

How might a company make strategic use of countertrade schemes as a marketing weapon to generate export sales revenues? What ar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pursuing such a strategy?

【答案】(1)对等贸易的主要优点在于,在没有其他方式可选择时,它可为出口交易提供一种融资方式,愿意采用对等贸易融资的公司比只愿意采用传统方式融资的公司更具有优势。当发展中国家筹措进口所必需的外汇存在困难时,对等贸易也许是这些国家进行对外贸易唯一可行的选择。因此,一个不愿采用对等贸易的公司的出口机会有可能被愿意采用对等贸易的竞争对手夺去。此外,企业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国家政府也会要求对等贸易。故而,对等贸易可以成为一种战略营销武器。

(2)对等贸易的不足也是存在的。一个从事对等贸易的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投资设立一个贸易部门,专门安排和管理对等贸易,这既费时又费钱。此外,对等贸易的合同可能存在无法使用的商品或劣质商品的交换,以至于企业在处置这些商品后无法获利。

3. 在国际会计中涉及到跨国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假设1家美国公司于某年年初投资1800万日元用于在日本设立一家子公司,该子公司分别在年初和年中购买了各900万日元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假设年初和年中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分别是1美元=100日元和1美元=80日元。年终时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局部)包含以下内容,此时汇率为1美元=90日元。

年终在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时,分别根据现行汇率法和时限法对上述子公司会计表格进行

调整,调整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说明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

【答案】(1)①现行汇率法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编制会计报表的期末汇率折算,但

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投入资本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所以:固定资产900/90=10,存货900/90=10, 所有者权益1800/100=18。

②时限法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负债采用历史汇率;以现行市价计量的资产、负债则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汇率应与各项目的计量方法一致。所以固定资产、存货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均按历史汇率计算,所以:固定资产900/100=9,存货900/80=11.25,所有者权益1800/100=18。

调整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2)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 ①现行汇率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且遭受汇率风险的程度相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次,现行汇率法把子公司当作独立自主经营的海外实体,对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子公司所在国的效用来计量,因而体现的是实体理论,与编制合并报表时广泛采用的母公司理论相违背。

②时限法的缺点在于,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跨国公司的合并利润更加多变,从而影响了跨国公司上市股票的价格。

4. 研究显示,许多外派人员遇到了既会影响他们在国外任职的有效性,也会限制在他们回国时对公司贡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如何?企业如何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any expatriate employees encounter problems that limit both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 foreign post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when they return home. 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how might a firm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problems?

【答案】(1)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其他家庭问题、经理人员私人和情感的成熟度和难以担当起国外重任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2)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外派人员不能在国外很好地发展,结果导致提前回国和高离职率两个后果的发生。

(3)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挑选程序、培训和管理发展规划来减少外派失败的发生率。

最易在国外任职成功的外派经理人员通常具备以下素质:拥有自尊、自信和良好的心态;能与东道国人员相互交往;愿意使用东道国的语言;能够理解他国人员行为的原因等。

外派经理的培训项目通常包括文化培训、语言培训和实践培训。文化培训有助于经理人员移情于东道国文化,从而提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有效性。语言培训有助于提高外派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外国文化,从而有助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实践培训旨在帮助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东道国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规律形成得越快,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的成功率就可能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但要为其外派人员制定良好的筛选程序和培训计划,也必须为外派人员的归国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应该为他们物质和专业的前景变换做准备,并利用他们在国外获得的知识经验。

二、论述题

5. 赞比亚商业、贸易与工业部长Felix Mutati于2010年9日宣布,赞比亚最大的能源公司Zesco 将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开发15亿美元的发电站项目。特称,赞比亚亟需资金,中国企业对其大规模投资非常重要。

赞比亚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主要是铜矿资源)的依赖度高达55%。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无偿援助修建了坦赞铁路,使赞比亚的铜矿石不用经过不友好国家而可直接出口。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铜产业,中国投资占赞比亚全国总投资额的20%。2006年胡锦涛主席与赞比亚总统Levy Mwanawasa签订90亿美元合作协议以后,十三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建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主要从事铜矿加工,雇佣了6000本地员工及150中国员工。

Felix Mutati部长盛赞中国企业,称其将大部分利润进行赞比亚当地再投资,促进了就业;经济特区使一部分人先富起采,扩大了内需,带动了建筑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帮助赞比亚建立铜深加工产业,有助于赞比亚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严重依赖,降低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实现经济平衡发展。但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的非议颇多,如“新殖民主义论”、“就业挤出论”等。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的经营面临新考验。根据案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PEST 框架内,对中国资源能源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2)在PEST 分析基础上讨论中国资源能源型国有企业在赞比亚投资的战略。

【答案】(1)PEST 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技术的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