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通四流”
【答案】“三通四流”是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
”“三通”、“四流”使两岸关系从封闭、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通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隔绝、
对峙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相互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増进共识。两岸的交往也对双方经济的交融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岸交往还促进了岛内统一力量的发展,抑制了“独”势力的发展。
2.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对当时经济体制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3.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4. 粮食统购统销
【答案】粮食统购统销是指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
1953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5. 宋教仁案
【答案】宋教仁案是1913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在1913年初的国会选举上,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竟选,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宋教仁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6. 满铁
【答案】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从1906年~1945年在中国东北存在的一家日本特殊公司。它是日本经营满洲的核心,在极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南满洲铁
,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旧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
称为“殖民会社”。
7. 唐宋内阁
1912年3月,【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的第一届内阁。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
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同盟会员占到半数,所以又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8.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答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是1961年1月14〜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的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原则。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针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初步调整。
9. 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緬甸共同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6月,在周恩来和尼赫鲁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接着,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也强调这一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上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论述题
11.试述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答案】(1)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审议并批准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政治报告。
②审查并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③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④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中共十五大的重大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①首次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系统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③对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案】(1)“大跃进”运动的原因
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继迅速顺利,产生了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驱力,而毛泽东等领导人没有驾驭好这种内驱力。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毛泽东“一言堂”倾向相对严重,导致党的决策过于盲目偏颇。
③紧张的国际形势,制约中国为求生存发展而“大跃进”;苏联的急躁冒进,促使中国以苏联为师而“大跃进”。
(2)“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影响
①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的秩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各方面的紧张,影响到各个阶层的关系,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②政治上,左倾思想更加严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使人民不积极进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