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洪宪帝制

【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年12月12日,

,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称帝引发了护国战争爆发,也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失去了列强的支持。

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3.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 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4.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

,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

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

,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

省承德市。

5. 国粹派

,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

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

,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

,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

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6.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7.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的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同盟会员占到半数,所以又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8. 《国策基准》

【答案】《国策基准》是1936年8月,广田内阁制定的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文件。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一方面确保其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于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此后日本对华的政策基本就是按此实施的。

9. 《秦土协定》

,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

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10.统购统销

【答案】统购统销是指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16日通过的旨在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平衡,保障市场物价稳定的《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决议》。1953年11月15日,又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全国城乡(除台湾、西藏外)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售。政策的实行初步缓解了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取缔了市场投机,保持了粮价的稳定,从而保证了“一五”期间大规模的经

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二、论述题

11.试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洲。

【答案】(1)历史意义

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密切了党同工人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党和工人阶级在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②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阶级的坚定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影响,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和掀起更大的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经验教训

①中国革命要战胜强大敌人,依靠无产阶级的同时,必须要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②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不能仅仅依靠罢工等合法斗争,必须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构建的?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过程:

(1)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2)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

(3)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4)1996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纲要》中提出的发展包括:①在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主要目标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

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13.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答案】(1)中国革一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过程

①1927年由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进攻受挫,于是放弃进攻城市长沙的主张,决定沿湘赣边界向南进军,9月底部队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改编。10月底,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改编军到达井冈山之后,开始攻夺县城,解放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恢复共产党组织,改造地方农民武装。到1928年,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

③井冈山根据地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同时农村根据地也广泛开辟,红军队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