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的一个理论。维果斯基提出,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维果斯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它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其次,维果斯基强调指出,教育活动应立足于不断地将其“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二、简答题
2. 课程的涵义主要有哪几类? 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缺陷是什么?
【答案】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类:
(1)把课程作为学科。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也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
不够。
(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也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3)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有些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
3. “国家课程开发”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国家课程开发”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是:
(1)“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课程变革中的权利关系问题。
(2)“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意味着课程变革不是国家对地方和学校施加控制的过程, 而是国家、地方、学校诸方面达成共识的过程,每一方面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诸方面在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理解而实现课程变革。
4. 简述道尔顿计划的三项主要措施。
【答案】道尔顿计划的三项主要措施:
(1)“作业安排”,即为学生规定周密计划的学习任务,是个别教学的核心环节。这些任务以个别学生为立足点,学生按照作业安排,与教师签订学习契约(“工约”),等完成任务经检查合格之后,再接受下一个月的工约。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课程才准毕业。
(2)“实验室”即学生的作业室。不同的学科设有不同的实验室,提供本学科需要的各类参考书目、实验器材等。实验室兼有自修室、图书室、教室的作用。每个实验室有1一2名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辅导、考核。
(3)“成绩记录”。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措施,旨在检验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度。帕克赫斯特设计了四种成绩记录表格,如教师实验室记录表、学生作业记录表等。
5. 简要说明你对目标取向的评价的理解。
【答案】对目标取向的评价的理解:
(1)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2)目标取向的评价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它以“自然科学范式”为其理论基础。因而这种评价取向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的研究”方法。
(3)这种评价的直接目的是获致被评价的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是否“达标”的数据。
(4)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6. 如何理解“自我实现”这一概念?
【答案】“自我实现”是所有人本主义教育家追求的教育目标。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自我实现”首先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人先天地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需求、完善自己的需求、过上惬意生活的需求,一旦后天环境满足了这种需求,自我就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充分、和谐、完善的发展,个体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是这样一种内驱力,它促使个体发现更为充分的自我表现手段,认识一个人的潜能,形成更大的效率和能力,形成创造性并且在令人惬意的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而“自我实现的人”就是那种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人,是人格完美的人。
7. 简要说明课程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答案】课程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
(1)课程”一词的涵义是指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指导用书、教师的教案或课程革新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内容;
(2)“课程知识”(课程内容)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
(3)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出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变革计划;
(4)教师角色的性质就是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5)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量化研究。
三、论述题
8.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即对话”……关于教学本质一直存在诸多论争,请你谈谈你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答案】(1)学界对于教学的本质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认识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②双边活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③多重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既然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那么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多类型的。
④交往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2)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认识与实践。
认识,不可以被窄化成单纯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实践,也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个体独立的活动,而且包含相互的交往和影响。教学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应包括认识和实践这两方面。据此,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①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②从实践方面来看,学校教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树立世界观、促进自身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9. 试述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确立后全国各地的课程教材改革的最突出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答案】(1)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
①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势整合起来,探索一种“均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确立“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以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
②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