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集群

【答案】产业集群最先山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到了2000年,波特对于产业集群的新界定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2. 临界等费用线

【答案】临界等费用线是指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 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3. 区位条件

【答案】区位条件是指场所所具有的条件和资质。现实中,某种类型人类活动常常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而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人类活动也会不同。

4. 原料指数

【答案】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5. 加工系数

【答案】加工系数是指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6. 支柱产业

【答案】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 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支柱产业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大规模产出; ②强调现在; ③强调发展; ④强调扩大就业; ⑤强调带动作用; ⑥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

7. 货物的供给范围

【答案】货物的供给范围是指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时,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件地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

8. 规范性分析

【答案】规范性分析是指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二、简答题

9. 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及其与劳动费指向间的关系。

【答案】(1)劳动费指数的概念

劳动费指数是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成本指数大,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2)劳动系数的概念

劳动系数是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3)劳动系数与劳动费指向间的关系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 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区位的指向强。即劳动系数越高,工业会愈加向少数劳动力廉价地集中。

10.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轻工业部门需求门槛较低,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则很高。由于不同经济活动的需求门槛存在差异,因而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尤其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市场影响力地域范围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商业经营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11.简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答案】纳克斯在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我们发现,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增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贫困恶性循环论中,循环累计因果的作用。

12.结合实际调研,举例分析某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答案】产品部结构:以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为例

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是一家工程施工机械公司,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早期曾生产火车车厢,火车车孔气动力部、工具部)和2个子公司(蒙森—蒂森、贝利马)。三大部中,采矿和建筑技术部具有8家生产工厂,位于4个国家的6个区位。其他部和子公司的工厂区位情况不等。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每一个部均有一个国家起控制作用(或者工厂规模较大,或者具有多个工厂)。如采矿和建筑技术部,瑞典的生产起控制作用。该国的3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在该部中具绝对压倒地位。空气动力部,以比利时的生产为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工厂是1956年收购的。为了减轻斯德哥尔摩的拥挤困境,安特卫普的工厂不断扩张。到1979年安特卫普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压机厂。另外3家工厂仅生产小型压缩机。工具部的6家工厂,有4家位于瑞典。而两家占份额很小的子公司,也主要在瑞典进行生产。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产品部结构的空间格局,要比功能部结构明显分散。其经营活动不仅涉及多个国家,而且跨越大西洋两岸。

13.杜能圈形成机制(地租曲线)。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答案】根据设定的假设前提,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则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去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14.分析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相互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案】(1)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

①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