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经济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地理学
【答案】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特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它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范围经济
【答案】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
3. 地租曲线
【答案】地租曲线是指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4. 技术创新
【答案】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
5. 城市职能
【答案】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6. 折衷理论
【答案】折衷理论是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的一种理论。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他企业以获取收益; 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 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7.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8. 极核式空间结构
【答案】极核式空间结构是指区域中个别地点因为某种发展机遇而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增长极,然后通过极化作用,不断吸取周围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导致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存在着上述明显极核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简答题
9. 经济活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何关系?
【答案】经济活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比世界经济一体化包含的意义和范围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和现象。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拆除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使世界的经济在体制上组合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指世界各国通过一定的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3)经济活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①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在契约上把经济全球化固定下来,从而会大大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10.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
【答案】(1)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含义的差异
①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
②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2)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功能的差异
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却较小,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备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1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答案】(1)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①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②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2)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①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揭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的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一项新投资不仅直接增加收入,而且还通过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间接增加收入。
②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③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
a.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
b. 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12.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答案】普雷德行为区位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他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
行为矩阵由拥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13.简述增长极理论。
【答案】(1)增长极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形成增长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