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

【答案】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即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美术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将美术教育当做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 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

二、简答题

2. 美术教材和美术教科书有区别吗?

【答案】(1)美术教材可被理解为承载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的各种媒介的统称,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中介和依凭。

教材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具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光盘、影像资料、实物等。虽然教材包括的范围较广但教科书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谈到教材时往往特指教科书。有的国家使用政府组织编写的美术教科书,有的国家由出版商独立编写美术教科书,有的国家则基本上没有教科书。尽管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美术教科书,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学都必须使用教材,否则美术知识便没有“栖身之所”,教师和学生就没有共同关注的知识,美术教学就无以进行。

(2)教科书,亦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这种解释中特别强调了“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这一意义。

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标准更为具体的呈现。相对而言,美术课程标准基本是文字文本,而美术教科书则是图像和文字文本的结合,体现为更为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结合,不仅承载内容,而且提供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实践课程内容。

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不是美术课程标准内容的生硬照搬,而是依据一定的美术教育观念和地域特征对美术课程标准内容的主观认识和选择的结果。具体而言,美术课程标准虽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课程内容,但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者在理解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其教育观念、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科书适应环境的认识的影响,因而不同的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上必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由此可见,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现,内容生动、丰富,并存在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其与美术教材的区别所在。

3. 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它们与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答案】(1)教学重点是指一次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放的位置,是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内容具有了主次关系,避免平均使用力气。

(2)教学难点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由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再由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是一根完整的思维链条,而且是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地变化,教学目标的范畴最大,教学重点次之,教学难点最小。

一般而言,一节课应该只有一个教学重点,如果需要也可以确定儿个重点。但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以及时间的限度等原冈,建议大家只确定一个教学重点,以便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问题。

4. 确定美术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地位的学制是哪一个?

【答案】《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1902年,清政府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但未及实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又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所以又被称为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稗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目成才,各适实用”。该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关系。该学制从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

这一学制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和内容与现代科技和人文思想折中后的产物,但却是废除科举制以后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国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地位也是由该学制确定的。

5. 简述书法史上宋四家的艺术特点。

【答案】米莆的《山林集》以行楷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备受推崇。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以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的《茶录》、《蒙惠帖》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的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

6.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哪些学习模块?

【答案】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7. 教学反思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

(1)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 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2)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3)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

8. 案例:湖北某位老师根据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及现在学生的情况分析,对于现行湘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改动。由此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教材的编写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1)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2)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材编写的原则,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3)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讲解。